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田縣

福建省的县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田县
Remove ads

古田縣,別稱玉田,位於中國福建省中北部、閩江支流古田溪中下游,是寧德市下轄縣,歷史上曾是福州十邑之一。古田縣政府駐地為城東街道,人口約33萬,漢族為主,通行閩東語侯官片古田話。古田縣素有「水電之鄉」、「華僑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體育之鄉」、「文化之鄉」之稱。古田是中國食用菌之都;水利資源人均佔有量居中國之首。

事实速览 古田縣, 國家 ...
Remove ads

縣名

據《福建通志》與清朝乾隆年間修訂的《古田縣誌》所載,「古田」二字出自建縣時「謝能、林溢等於此墾古昔田畝而居」;1997年版《古田縣誌》則載舊方志稱「古田蓋取田畯鋤蕪敷菑,為厥疆畎之義」[3][4]。由於境域內曾有因出產青玉之地而得名「青田鄉」的地方,古田縣還有「玉田」的雅稱[5]:39。明朝時期羅榮撰寫的《古田築城記》則認為「古田」的本字出自「因地高卑而丘塍之」中的「丘塍」,因方言同音而取此名[6];《福州方言詞典》將「坵塍」作為古田縣名的來源,釋義為「一塊田」[7]

福建省有兩個名為古田的行政區,分別是寧德市古田縣和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後者為古田會議的會址所在地。由於古田會議在中共黨史上的意義重大,再加上古田縣自身宣傳力度不足,古田縣知名度遠遜於古田鎮,兩個同名行政區常被混淆[8]合福客運專線開通前後,更出現了傳媒將古田會址所在地張冠李戴至古田縣的現象。[9][10]

歷史沿革

建縣前

古田縣境內早在青銅時代就有人類活躍的遺蹟,1987年4月全省文物普查期間就在全縣各鄉鎮境內發現了大量青銅時代遺址,考古出土物展現了當地人使用陶器、石器的痕跡[11]先秦時期,當地有雙眼赤紅、頭髮皮膚皆為白色的閩越人的活動記載,至西漢年間,漢族人首度遷入古田地區[5]:2-3東漢時,古田縣境域為侯官縣的一部分,隋朝大業年間屬閩縣[5]:39唐朝以前,古田縣境域被峒豪所控制[4]

唐代至清代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古田縣自閩縣劃出,正式建縣,隸屬於福州都督府,後一度屬長樂郡開成年間,縣東境被劃出一部分設置感德場。閩國龍啟元年(933年)屬長樂府,同年感德場與長溪縣西的寧川鄉劃出建立寧德縣。946年李仁達割據時一度將福州作為東都,古田縣屬之,吳越於948年接管李仁達政權後,古田改屬彰武軍節度使[5]:39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降,節度使被廢,古田縣屬福州府。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古田縣治一度被遷往水口端拱元年(988年)復歸原治[6]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福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復屬福州府。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劃縣北十三都之地設屏南縣[5]:39-40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後,實行廢府州廳改縣,古田縣於民國元年(1912年)改屬東路道,民國3年(1914年)改屬閩海道。民國14年(1925年)廢除道制,古田縣直屬於福建省政府管轄。閩變期間,古田一度被劃歸中華共和國閩海省。民國23年(1934年)7月,福建省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古田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南平縣,後專員公署歷經調整,一度遷往建陽縣。民國32年(1943年)9月,古田縣劃歸專署駐閩侯縣的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6年(1947年)4月復歸駐南平縣的第二行政督察區。[5]:39-40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古田縣隸屬於第二專區(後改稱南平專區)。1958年為建設古田溪水電站,古田縣人民政府決定將縣城遷至距離縣城西南方向9公里的羅華鄉莊洋里[3],同年,建甌縣小祿村劃歸鳳都公社(今屬鳳都鎮上地行政村[12])。1959年6月8日,古田溪水電站攔河壩關閘斷流蓄水,最終形成了翠屏湖,淹沒了作為縣城一千多年的舊城區[13]。1963年,古田縣改屬閩侯專區,翌年屏南銀場的塔山劃入平湖公社(今平湖鎮)。1970年,古田縣改屬寧德地區,2000年後,屬寧德市[5]:40[6]

地理

Thumb
雪後的古田縣泮洋鄉泮洋村

地形地勢

古田縣境內以300餘萬畝、占總面積84%的丘陵地形為主,另有45餘萬畝、占全縣面積13%的耕地和10.8萬畝、占全縣3%的水域,多覆以中生代侏羅紀火山岩,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古田縣的地表形態為北—東走向的山嶺、河谷相間的形式,主要山地有石塔山地、紅亭山地和天湖山地等,全縣最高點石塔山主峰頂的海拔達1629米,最低點則在黃田鎮境內;古田境內的河流有25條,主要河流以古田溪和閩江為主,另有霍口溪武步溪等,主河道總長301公里,流域面積近1500平方公里,其中古田溪因上下游落差大而成為重要的水力發電資源,縣境內最大的人工湖——古田水庫(又名翠屏湖)擁有6.41億立方米的總庫容;閩江則流經縣境西南的黃田鎮一帶,是古田縣的水上交通要道。[3][5]:1-2

氣候

古田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冬短夏長,無霜期276天,年均氣溫16—21℃,年降雨量1400—2100毫米,日照時數1894.9小時/年。受地形影響,縣內各地亦有氣候差異,當地素有「紅亭(指前面的紅亭山地)內外不同天」的說法。古田縣主要的自然災害包括大風、洪澇寒潮冰雹倒春寒等。[3][5]:1

更多信息 古田-海拔362米(平均數據1991–2020 極端數據1981–2010), 月份 ...


政治

如今,全縣轄2個街道、8個鎮、4個鄉,分別是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平湖鎮、​大橋鎮、​黃田鎮、​鶴塘鎮、​杉洋鎮、​鳳都鎮、​水口鎮、​大甲鎮、​吉巷鄉、​泮洋鄉、​鳳埔鄉和​卓洋鄉[16]。宋朝時,全縣分為4個鄉、12個裡,元朝時期改為48個都,明朝時期分縣城內5個保和鄉下43個都

自然資源與經濟

古田縣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丘陵為主的地形為古田的礦產資源和林業資源打下了深厚的自然條件基礎,而廣袤的水域面積則為古田的水電資源產業帶來了遠大的發展前景。古田出產的礦業資源主要是非金屬礦,包括高嶺土、葉蠟石、泥炭土、花崗岩等,高嶺土在縣內擁有27個礦點,其中鳳都鎮際面村、吉巷鄉塔洋村的高嶺土礦最為優質、量大;主要出產的金屬礦則有鎢、鉍、鉬等。古田是寧德市林業大縣,森林覆蓋率約60%,有諸如松木杉木紅豆杉水杉銀杏花櫚木等1300餘個品種。[3][5]:1-2

古田蓄水量大,水能蘊藏量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達33.13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資源達12萬千瓦,這也使得古田的人均占有水力資源量位居全中國之首,有「水電之鄉」之稱。150餘座水電站遍布縣內各鄉鎮,其中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建成於1958年的古田溪水電站是全中國首個地下水電站,水口水電站則是第七個五年計劃國家重點工程,建成後的規模位居華東地區水力發電站之首。[5]:2

古田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中食用菌產業位居國內前列,形成社會化、專業化、商品化規模生產,銀耳香菇竹蓀產量均居全國首位,銀耳產量占全中國90%以上。1984年以來,古田先後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中國食用菌之鄉」「全國食用菌新農村建設優秀示範縣」等稱號,2007年被中國食用菌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都」稱號,2008年「古田銀耳」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17]。植物種植業方面,古田出產有油柰水蜜桃柿子等不同品種的水果。畜牧業以古田黑豬、黑番鴨、半番鴨為代表,漁業依託豐富的蓄水量而繁榮,出產有鯉魚草魚鰱魚等10餘種淡水魚,2010年水產品產值達1.8億元人民幣。古田地方輕工業在該縣擁有電力、化工、製藥、建材、食品等十多個行業,占據古田經濟的次要規模,出口產品包括竹編、苧麻球、鞋帽、紅曲、瓷器等。[5]:2-4[6]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175.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7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5億元,外貿出口1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5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2元[18]。2024年全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61.53億元,相較於2023年增長了3.9%[19]

Remove ads

交通

Thumb
古田北站
  •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峰福鐵路古田站(位於黃田鎮)是峰福鐵路的主要車站。
  • 閩江航道過境35公里,並擁有黃田、水口等五個500噸級泊位碼頭。
  •  235國道 316國道 202省道 304省道過境縣內。
  • 中國國家高速公路G3 京台高速福建境內建甌至閩侯段規劃過境縣內,設古田城關、鳳都互通口,已於2010年12月開工,已於2015年12月18日12時全線建成通車。
  • 中國高速鐵路合福客運專線過境縣內並在縣南部設古田北站,2010年動工,2015年6月28日正式通車。
  • S0321政德高速政和到古田段已於2018年12月28日12:00全線通車
  • 寧德至古田高速公路等,已列入福建海西高速公路網規劃,共設大橋、鶴塘、杉洋等三個互通口,于吉巷接入政德高速。

人口與文化

古田人口以漢族為主,境內少數民族主要是畲族,也有少量壯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布依族高山族朝鮮族蒙古族人居住。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古田縣常住人口為323771人[20],2024年底戶籍人口為42.5萬。近代,受閩清黃乃裳的影響,大量古田人前往馬來西亞的「新福州」詩巫等地創業生活,形成了龐大的海外古田僑胞團體,旅外華人華僑總人數達35萬,而歸僑、僑眷亦有10萬人之眾[21],古田由此被認為是福建省重要的華僑之鄉[3]

古田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文化之鄉」,福建省首個狀元余復、明朝詩人張以寧、近代佛教人士釋圓瑛等出生於古田,亦有古代陳靖姑信俗、朱熹理學、廊橋建造文化等在此發揚,古田紅曲製作文化、食用菌文化也自古近代發展至今,陳靖姑信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祀奉陳靖姑的祖宮——古田臨水祖宮位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作為閩東北廊橋的一部分,位於鶴塘鎮的田地橋亦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古田還因誕生了多個斬獲奧運會銀牌、銅牌的運動員,被稱為「體育之鄉」。[3][5]:2[6]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