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只寫存儲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只寫存儲器(英語:Write-Only Memory,縮寫:WOM)是和只讀存儲器(ROM)相反的一種存儲器。按照一些定義,只寫存儲器是一種只能被寫入而永遠不能讀取的設備。因為一種只能寫入還不能被讀取的內存電路是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因此這個概念經常被用作笑話或者對損壞的內存設備的委婉修辭。這個術語的首次使用通常歸因於1972年的西格尼蒂克公司。因為內部的惡作劇,西格尼蒂克在那一年發表了一些關於只寫內存的文章。後來,這個笑話在電子學界被經常提及[1][2],並收錄於軟件工程學的詞典中[3],列在最佳惡作劇集合單中。

西格尼蒂克公司

只寫存儲器的數據手冊是西格尼蒂克的工程師John G 『Jack』 Curtis受到四十年代一些虛構幽默的真空管數據手冊[4]笑話的啟發,而開玩笑而創作的[5][6]。它的誕生被視為填補業界空白的「零的突破」,並且被故意收入在了西格尼蒂克的產品目錄中[6]。隨後,西格尼蒂克的公關人員Roy L Twitty在1973年4月1日發表了一篇大力兜售吹捧只寫存儲器的新聞稿。[7]

在25120型「全編碼9046×N隨機訪問只寫內存」的數據手冊中,還包含了一些不同於常見特徵曲線的誇張無意義曲線,例如「比特容量 vs. 溫度」、「Iff vs. Vff」、「剩餘的引腳數目 vs. 插入插槽的次數」,以及「可接受的質量標準 vs. 銷售價格」。25120存儲器需要6.3 VAC Vff真空管燈絲)電壓供應,+10 Vcc(當時TTL的Vcc的兩倍),和一個零伏特的Vdd(即接地),精度±2%。而指定的工作溫度則是0到−70°C。[8]

Remove ads

蘋果公司

在1982年蘋果官方出版的《Apple IIe 參考手冊》(部件編號A2L2005)[9]中,對只寫內存有兩處提及。

第250頁:

  • 只寫內存:一種可以存儲信息,但永遠不能從中檢索信息的計算機內存。在1975年由教授Homberg T. Farnsfarfle與政府簽訂合同進行研發。Farnsfarfle的最初原型長寬約一英寸,至今已經被用於存儲聯邦政府超過100兆字的多餘信息。批評者指責Farnsfarfle的項目毫無意義,浪費了超過600萬美元。但他的支持者則指出,如果使用常規媒介來存儲這些多餘的信息則要花費多達2.5億美元。

第233頁:

  • 比特桶所有信息最終安息的地方;參見只寫內存

書籍

在1995年出版的書籍《計算機矛盾》中介紹了版權歸愛爾蘭商業機器公司(英語:Irish Business Machines,縮寫:IBM)所有的可擦除式只寫存儲器(模仿可擦除可編程式只讀存儲器),寫入這種存儲器的數據隨後可以擦除,以便重新利用存儲空間。[10]

隨着在線瀏覽和個人觀看的視頻錄像數據的爆炸性增長,但卻缺少對視頻數據檔案進行搜索和檢索的有效手段,則產生了另外一則流行的笑話,稱錄像帶和其他視頻媒介都屬於只寫內存,因為大多數視頻因此在錄製之後很少被再次觀看。[11][12]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