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大合唱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大合唱團(NTU Chorus),原稱國立台灣大學合唱團(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horus),在1995年正式以「台大合唱團」名義立案成為台北市業餘演藝團體,此後皆以「台大合唱團」做為校內外使用之正式名稱,在校內亦簡稱「台大團」,以區別台灣大學校內其他合唱團。台大合唱團為台灣合唱界中較為活躍的學生團體之一,也是目前台灣大專院校學生合唱團中規模最大者,近年來參與音樂會之團員數量皆逾百人。除了混聲合唱演出方式之外,亦常有男聲合唱、女聲合唱、室內團等不同編制的演出。近年來更積極委託台灣新銳作曲家創作,勇於嘗試多元曲風,並在演出形式上力求創新,搭配不同的舞台、燈光效果等,並以豐富的肢體動作著稱。成立宗旨為集合台大校園中眾多優秀的合唱者,藉著豐富的演出經驗,以塑造學生合唱團多元的表演形式和豐富的音樂觸角,並培養團員厚實的音樂根基與表演技巧,以不斷自我超越為目標,開創「非音樂系學生合唱團」的新氣象。除此之外,更結合藝文活動或社會公益,期能徹底實踐以「以音樂服務社會」的理想,為台灣的合唱音樂文化發展奉獻心力。
現任音樂指導老師為連芳貝老師,行政指導老師為連韻文老師。

事实速览 台大合唱團, YouTube 資料 ...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台大合唱團前身是成立於戰後初年的友愛合唱團,後來擴大成為純誼合唱團與法學院合唱團。1964年二團正式合併,易名為「國立台灣大學合唱團」,至2012年已邁入第四十九屆,為台大校園中歷史悠久、組織系統完整的社團,1995年4月在沈新欽老師的協助下,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台大合唱團」正式立案,取得台北市業餘演藝團體之資格。

歷任指導老師

更多信息 任數, 年份 ...
Remove ads

歷任正副團長及樂訓(學生指揮)

更多信息 屆數, 團長 ...

現況

制度

行政組織

目前台大合唱團設有團長一人、副團長若干,共同領導四個行政部,另有團務秘書若干、總務一人以及行政部長若干人,共同擔任行政事務分工;音樂部門則由學生指揮(樂訓)二人及樂訓秘書一人率領各聲部負責人共若干人處理音樂相關事宜。

招生考試

台大合唱團自成立第一屆以來就有招生考試制度,凡入團團員只須具備最基本的音準與視譜能力。在社團剛成立時曾經有人因為不被錄取而投書當時校內學生自主編輯的周刊《大學新聞》,初屆團長呂勝雄先生還因此被學校約談。[1]

驗收制度

台大合唱團以嚴格的驗收制度著稱,每位團員皆須在音樂會前由各聲部負責人完成驗收,確保團員對歌曲的熟悉度以及對音樂詮釋的掌握度,藉以掌控每場演出的品質。

聲樂課程

除了行政指導老師及音樂指導老師以外,亦力邀國內優秀聲樂老師為團員開設聲樂課程,使團員能夠在每周的固定練唱之餘,能增進自己的歌唱技巧。自2011年起每學期辦理聲樂發表會,除了展現團員學習的成果,也增加團員的舞台經驗。

現行舉辦活動

例行音樂會

台大合唱團每年一、二月固定在台北舉行冬季音樂會,而夏季除了在台北的音樂會以外,亦會在其他縣市舉行巡迴演出。演出內容多元,近年曾演唱曲目包括:莫札特之《加冕彌撒》、貝多芬之《C大調彌撒》、韋瓦第之《榮耀頌》、舒伯特之《G大調彌撒曲》、伯恩斯坦之《齊徹斯特詩篇》、平克罕之《耶誕清唱劇》、屈文中之《黃山.奇美的山》、孟德爾頌之《小鹿清泉》、黃自與韋翰章之《長恨歌》、百老匯音樂劇《屋上提琴手》、《窈窕淑女》、《變身怪醫》等。近年來亦委託作曲,將經典雋永的校園民歌重新編曲,如《歸去來兮》、《忘了我是誰》、《聽泉》等;也曾演唱作曲家櫻井弘二重新編作歌手張雨生的經典歌曲,如:《我期待》、《口是心非》等;以及作曲家劉新誠創作的英文清唱劇紅樓夢》、自柳宗元的文章發想的《永州八記》、台灣現代詩人席慕蓉女士作品《一棵開花的樹》、《渡口》等;此外亦委託知名作曲家冉天豪老師作曲,演出林徽因《深別晚天》[2]

2020年夏季音樂會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在台大校方限聚令下無法進行固定排練而取消,成為團史上首次因流行傳染病疫情停辦的音樂會。[3]

2021年夏季音樂會《千縷微風》受台灣疫情第三級警戒影響,無法進行固定排練而取消台北場及高雄場演出並受理退票。[4]

更多信息 演出日期, 標題 ...
Remove ads

其他重要演出

更多信息 演出日期, 演出標題 ...

重唱大賽

重唱大賽原稱「台大合唱團校際重唱比賽」,為台大合唱團舉行之歌唱比賽,報名資格不限於團員,亦不分古典或流行,惟須符合重唱形式,人數則依每年有不同規定。設立宗旨為秉持推廣合唱藝術,促進合唱交流之精神,歷屆比賽頗獲團內外人士好評。為將合唱藝術推廣給更多人,2006年時首度將重唱大賽與台大藝術季活動結合,更名為「台灣大學藝術季重唱大賽」,希望吸引更多校內外合唱藝術愛好者投入創作表演之行列。之後重唱大賽並不每年舉辦,規模也較限於合唱團之內部比賽活動。

大、小出遊

於每年寒假及暑假所舉辦,為台大合唱團團員一起出遊的活動,大出遊時而會和巡迴演出作連結。為融合團員感情、促進友誼的大型活動。

曾舉辦活動

家庭音樂會

家庭音樂會緣起於團員對古典音樂合唱音樂的熱愛,由團員提供自有的錄影或錄音,邀請其他團員至家中一同分享,此為家庭音樂會最原始的形式,之後則加入音樂講座,由幹部或資歷較長的學長姐依照個人的專長、喜好,或針對該學期音樂會曲目,為團員講授基礎音樂知識。之後家庭音樂會內容以講座為主,也會邀請團外老師提供課程,地點亦不限於團員家中。已多年未舉辦該活動。

現況

制度

行政組織

目前台大合唱團設有團長一人、副團長若干,共同領導四個行政部,另有團務秘書若干、總務一人以及行政部長若干人,共同擔任行政事務分工;音樂部門則由學生指揮(樂訓)二人及樂訓秘書一人率領各聲部負責人共若干人處理音樂相關事宜。

招生考試

台大合唱團自成立第一屆以來就有招生考試制度,凡入團團員只須具備最基本的音準與視譜能力。在社團剛成立時曾經有人因為不被錄取而投書當時校內學生自主編輯的周刊《大學新聞》,初屆團長呂勝雄先生還因此被學校約談。[26]

驗收制度

台大合唱團以嚴格的驗收制度著稱,每位團員皆須在音樂會前由各聲部負責人完成驗收,確保團員對歌曲的熟悉度以及對音樂詮釋的掌握度,藉以掌控每場演出的品質。

聲樂課程

除了行政指導老師及音樂指導老師以外,亦力邀國內優秀聲樂老師為團員開設聲樂課程,使團員能夠在每周的固定練唱之餘,能增進自己的歌唱技巧。自2011年起每學期辦理聲樂發表會,除了展現團員學習的成果,也增加團員的舞台經驗。

現行舉辦活動

例行音樂會

台大合唱團每年一、二月固定在台北舉行冬季音樂會,而夏季除了在台北的音樂會以外,亦會在其他縣市舉行巡迴演出。演出內容多元,近年曾演唱曲目包括:莫札特之《加冕彌撒》、貝多芬之《C大調彌撒》、韋瓦第之《榮耀頌》、舒伯特之《G大調彌撒曲》、伯恩斯坦之《齊徹斯特詩篇》、平克罕之《耶誕清唱劇》、屈文中之《黃山.奇美的山》、孟德爾頌之《小鹿清泉》、黃自與韋翰章之《長恨歌》、百老匯音樂劇《屋上提琴手》、《窈窕淑女》、《變身怪醫》等。近年來亦委託作曲,將經典雋永的校園民歌重新編曲,如《歸去來兮》、《忘了我是誰》、《聽泉》等;也曾演唱作曲家櫻井弘二重新編作歌手張雨生的經典歌曲,如:《我期待》、《口是心非》等;以及作曲家劉新誠創作的英文清唱劇紅樓夢》、自柳宗元的文章發想的《永州八記》、台灣現代詩人席慕蓉女士作品《一棵開花的樹》、《渡口》等;此外亦委託知名作曲家冉天豪老師作曲,演出林徽因《深別晚天》[27]

2020年夏季音樂會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在台大校方限聚令下無法進行固定排練而取消,成為團史上首次因流行傳染病疫情停辦的音樂會。[28]

2021年夏季音樂會《千縷微風》受台灣疫情第三級警戒影響,無法進行固定排練而取消台北場及高雄場演出並受理退票。[29]

出版品

實體專輯

《紅樓夢》英文清唱劇 Cantata「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發行日期:2008/12/31
  • 指揮:連芳貝
  • 作曲:劉新誠
  • 翻譯:David Hawkes/歌詞節選:陳煒智
  • 首演:2008/07/07國家音樂廳

數位專輯

《許個願》

  • 台大合唱團2019夏季音樂會專輯
  • 發行日期:2020/08/02
  • 指揮:連芳貝
  • 鋼琴:謝欣容
  • 首演:2019/07/15國家音樂廳

樂譜

《紅樓夢》英文清唱劇 Cantata「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作曲:劉新誠
  • 翻譯:David Hawkes/歌詞節選:陳煒智
  • 首演:2008/07/07國家音樂廳《台大合唱團2008夏季音樂會-願念珍聲》

台大合唱團精選系列民歌篇

忘了我是誰
  • 編曲:高竹嵐
  • 首演:2007/01/28中山堂《台大合唱團2007冬季音樂會-戀戀經典.風華再現》
聽泉
  • 編曲:劉新誠
  • 首演:2007/01/28中山堂《台大合唱團2007冬季音樂會-戀戀經典.風華再現》

獲獎紀錄

台大合唱團曾多次獲得台灣音樂比賽及全國大專合唱比賽優等獎。

更多信息 獲獎年份, 比賽名稱 ...

知名團友

  • 楊弦:民歌手,有民歌之父美稱[31]
  • 鄭怡:知名民歌手 演唱過「月琴」、「心情」、「天堂」、「明天會更好」、「小雨來得正是時候」等歌曲
  • 包美聖:知名民歌手,台大歷史畢,演唱過「捉泥鰍」、「小茉莉」、「雨霖鈴」、「你在日落深處等我」等歌曲
  • 范雲:台灣社會學者,現任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
  • 陳文茜:前立法委員,現為媒體工作者
  • 呂紹嘉:國際知名指揮家,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
  • 孫維新:天文學家,現為台大物理系教授,並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 邱君強:指揮家,曾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 黃東漢:指揮家,曾任NSO客席助理指揮,現任「廣藝愛樂」常任指揮、「奇岩室內樂團」指揮、「來去弦樂團」音樂總監
  • 江漢聲:醫學學者,台灣泌尿科權威,現任輔仁大學校長
  • 哈遠儀中視新聞主播
  • 李蝶菲:中國廣播公司主持人及製作人,曾榮獲廣播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獎」、「最佳兒童節目獎」
  • 呂碧玲:國內知名聲樂家,現任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監事
  • 蔡柏璋:台灣知名劇場工作者,集編導演才華於一身,現擔任台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