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閩南語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語,又稱臺灣話,曾經是台灣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以台語命名的地名十分普遍。雖然在今日的台灣,臺語過往的地位與通行程度已經被台灣國語所取代,不過大量帶有臺語特色的地名仍然留存。

事实速览 漢字, 白話字 ...

特色用語

陸地地形

  • kiā
  • kîⁿ
  • poān
  • khàm
  • kheⁿ / khiⁿ):意味山谷盆地等。
  • lūn):突起的沙丘地形,如沙崙崙背等。
  • tun):通「墩」,與近義,如白沙屯等。
  • po͘):意味平地平原等。
  • phiâⁿ/pêⁿ/pîⁿ):意味地勢稍高的台地
  • soa
  • soaⁿ):地形起伏之地。
  • tiâⁿ

水岸地形

  • chiu
  • chùn
  • hái
  • 鯤鯓khun-sin
  • khut
  • làm):亦作「」,臺語漢字本意為「泥沼」。
  • ô͘)︰山間小盆地,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竹子湖、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奮起湖(舊糞箕湖)。
  • oan
  • pi)︰池塘,如嘉義市蘭潭(舊紅毛埤)、臺南官田葫蘆埤。
  • phīⁿ):意味向海洋突出的海岬,如貓鼻頭鵝鑾鼻鼻頭角等。
  • thâm)︰湖沼,如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潭。
  • káng)︰河川,如雲林縣北港溪(舊笨港)。雲林縣北港鎮、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笨港街)。

土地開墾

在地產業

  • phō͘):早期的製糖所,如廍後廍仔等。

前後詞綴

  • āu
  • bóe/bé
  • chhù):臺語漢字本意為「房屋」,意味當地居民的房舍與土地,如三塊厝廖厝打鐵厝等。
  • ē)意同「腳」,即「下腳」
  • kha)意同「下」,即「下腳」
  • kháu
  • sim
  • té/tóe
  • téng),意「頂懸」
  • thâu),意同「角」,即「頭角」、「頭岬」
  • kak),意同「頭」,如「頭角」、「岬角」
  • phīⁿ),同於「鼻頭」

參考資料

名人作地名(最早定居開墾)

名人作地名(功於地方)

延伸閱讀

相關詞條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