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葉縣
中国河南省平頂山市下轄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葉縣[註 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平頂山市下轄的一個縣。葉縣有兩萬多少數民族人口(超過總人口的2%)、37個少數民族聚居村,是河南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3]。縣人民政府駐九龍街道。
葉縣地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鹽。葉縣本地的小吃有米線、燴麵(葉縣燴麵、方城燴麵)和本地牛肉。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葉縣地域原屬應國,春秋時期為楚國所滅。周簡王十年(前576年)楚公子申遷許於葉,周景王十二年(前533年)楚公子棄疾遷許於城父,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復遷許於葉,五年後再次遷走。周景王二十一年(前524年),楚封沈諸梁於葉邑,號為「葉公」(葉音讀作"攝")。葉公曾問政於孔子[4],也是成語葉公好龍典故中的主人公[5]。戰國時期,今葉縣北部為魏國領土,南部為楚國領土,後為韓國。秦朝統一後,今葉縣分屬潁川郡昆陽縣和南陽郡葉縣[6]。
漢朝時,今葉縣分屬豫州潁川郡昆陽縣和荊州南陽郡葉縣[7],昆陽之戰便發生在今葉縣境內。西晉時分屬豫州襄城郡昆陽縣和荊州南陽國葉縣[8][9]。東晉咸康二年(336年),昆陽復屬穎川郡。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葉縣屬雍州南陽郡,大明元年(457年),廢葉縣,北魏復置,太和十三年(489年),於葉地置郢州,後改南中府,葉縣屬之,十八年(494年)又於葉縣南部置建城郡。孝昌二年(526年)於葉縣置襄州,葉縣屬之;永安元年(528年)於昆陽置漢廣郡,昆陽縣屬之。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廢南中府,置南安郡,屬襄州,領有南安、南舞、葉、南定四縣。538年以後,西魏兩次奪得襄州,葉縣屬建州南安郡;549年,襄州再次被東魏奪回,遂改南安郡為定南郡。北齊時,葉縣屬襄州,省昆陽置汝墳縣。北周滅北齊後,葉縣屬南襄城郡[10][11][12][13]。
隋開皇三年(583年),今葉縣分屬許州汝墳縣和葉縣,均屬豫州穎川郡,開皇末年葉縣一度更名為澧水縣,大業初年廢定南縣入葉縣。[14]。唐武德四年(621年),於葉縣置葉州,次年廢,葉縣屬北澧州,八年(634年)改屬魯州,不久再屬許州;開元四年(716年)置仙州,轄葉、襄城、方城、西平、舞陽五縣,二十六年廢(739年),葉縣屬河南道汝州臨汝郡;大曆四年(796年),復置仙州,又於葉縣境內析置仙鳧縣,次年仙州、仙鳧懼廢,葉縣仍屬汝州。汝墳縣屬汝州,貞觀元年(627年)廢[15][16][10]。五代時,葉縣先屬許州,後屬汝州。宋朝時,葉縣屬京西北路汝州,梅堯臣曾知葉縣事,黃庭堅曾任葉縣尉[17][18]。北宋滅亡後為偽齊統治,後為金朝統治,泰和八年(1208年)屬南京路裕州[19]。
元朝初年,葉縣行隨州事,就置昆陽為屬邑。至元三年(1266年),罷裕州,合併昆陽、舞陽二縣入葉縣,之後復置舞陽縣。葉縣屬汴梁路南陽府裕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設中書省後,葉縣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南陽府裕州[20]。明朝葉縣屬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裕州[21]。清朝葉縣屬河南省南陽府。[22]。葉縣地處河南腹地,大順、白蓮教、捻軍、太平軍等軍都曾經過此地或在此地作戰[17]。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葉縣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23]:
九龍街道、昆陽街道、鹽都街道、任店鎮、保安鎮、仙台鎮、遵化店鎮、葉邑鎮、廉村鎮、常村鎮、辛店鎮、洪莊楊鎮、龔店鎮、龍泉鎮、夏李鄉、馬莊回族鄉、田莊鄉、水寨鄉和鄧李鄉。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葉縣常住人口702345人[24]。
地理
Remove ads
交通
文化
葉縣古代共編有七部縣誌[17]。
|
|
名人:
- 陳德容: 中華民國臺灣知名女演員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