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肥市地區生產總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條目列出歷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合肥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相關指標。主要參考合肥市統計局年初公布的歷年《合肥市統計公報》、合肥市統計局年中或年末公布的歷年《合肥市統計年鑑》和安徽省統計局年末公布的歷年《安徽省統計年鑑》。

合肥市歷年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歷年《合肥統計年鑑》

年度數據

1980年、1985年和1990年~2019年曆年主要GDP指標[1][2][3]
(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調整之後數據)
(PPP即購買力平價,PPP匯率根據2015年10月IMF-WEO數據)
年份 GDP總量 人均GDP 參考指標
GDP
(單位:億元)
增長率 人均GDP 增長率 人口
(萬)
匯率
(1外幣合人民幣)
人民幣 美元 國際元
(PPP)
實際 名義 美元名義 人民幣 美元 國際元

(PPP)

實際 名義 美元名義 1美元 1國際元
(PPP)
p2021 11412.80 1769.01 9.2% 13.61% 21.46% 107213 16618 -1.12% 5.71% 6.4515
r2020 10045.72 1456.45 4.3% 7.21% 7.23% 108427 15720 1.9% 4.66% 4.68% r936.99[4] 6.8974
2019 9370.21 1358.30 7.5% 8.89% 4.45% 103595 15017 4.9% 6.30% 1.97% 818.90 6.8985
2018 8605.10 1300.37 2451.46 8.5% 16.81% 19.18% 97453 14727 27763 5.9% 14.10% 16.42% 808.70 6.6174 3.5102
2017 7366.64 1091.06 2099.42 8.5% 12.57% 10.74% 85410 12650 24341 5.9% 9.83% 8.04% 796.53 6.7518 3.5089
2016 6544.26 985.24 1869.31 9.9% 12.23% 5.24% 77769 11708 22214 7.4% 9.70% 2.86% 786.90 6.6423 3.5009
2015 5830.95 936.19 1653.33 10.3% 11.06% 9.54% 70893 11382 20101 8.5% 9.24% 7.74% 778.95 6.2284 3.5268
2014 5250.09 854.67 1471.77 9.8% 11.80% 12.72% 64896 10565 18192 8.0% 10.00% 10.91% 769.60 6.1428 3.5672
2013 4696.01 758.25 1311.33 11.3% 12.67% 14.84% 58995 9526 16474 9.1% 10.40% 12.53% 761.14 6.1932 3.5811
2012 4167.98 660.27 1172.69 12.4% 14.43% 17.08% 53436 8465 15035 9.4% 11.35% 13.93% 757.20 6.3125 3.5542
2011 3642.30 563.93 1039.02 15.2% 22.39% 28.27% 47988 7430 13689 9.4% 16.27% 21.86% 752.08 6.4588 3.5055
2010 2976.08 439.63 898.76 16.4% 27.19% 28.34% 41274 6097 12465 11.7% 22.09% 23.20% 570.80 6.7695 3.3113
2009 2339.96 342.55 740.77 16.6% 17.32% 19.27% 33805 4949 10702 15.1% 15.84% 17.78% 491.43 6.8310 3.1588
2008 1994.59 287.19 626.82 15.4% 24.28% 36.07% 29182 4202 9171 14.2% 23.02% 34.69% 486.74 6.9451 3.1821
2007 1604.87 211.06 531.19 17.5% 26.18% 32.29% 23722 3120 7852 16.7% 25.38% 31.45% 478.90 7.6040 3.0213
2006 1271.84 159.54 440.97 17.1% 18.38% 21.64% 18920 2373 6560 16.0% 17.23% 20.47% 469.85 7.9718 2.8842
2005 1074.38 131.15 374.74 16.2% 19.82% 21.06% 16139 1970 5629 15.1% 18.71% 19.95% 455.70 8.1917 2.8670
2004 896.67 108.34 316.30 16.1% 18.79% 18.79% 13595 1643 4796 15.0% 17.66% 17.67% 444.68 8.2768 2.8349
2003 754.83 91.20 276.74 16.0% 17.11% 17.11% 11554 1396 4236 14.8% 15.92% 15.92% 456.60 8.2770 2.7276
2002 644.56 77.87 238.13 15.4% 15.20% 15.20% 9967 1204 3682 14.5% 14.33% 14.33% 448.10 8.2770 2.7067
2001 559.53 67.60 205.03 16.4% 14.77% 14.79% 8718 1053 3195 15.5% 13.89% 13.91% 442.20 8.2770 2.7290
2000 487.51 58.89 178.33 12.0% 49.02% 49.02% 7655 925 2800 0.14% 0.14% 438.20 8.2784 2.7337
1999 327.15 39.52 119.43 12.1% 11.05% 11.06% 7644 923 2790 10.05% 10.06% 429.95 8.2783 2.7393
1998 294.59 35.58 104.53 12.7% 10.73% 10.87% 6946 839 2465 9.49% 9.63% 425.98 8.2791 2.8181
1997 266.05 32.09 92.54 17.1% 19.61% 19.96% 6344 765 2207 18.01% 18.35% 8.2898 2.8749
1996 222.43 26.75 77.29 18.9% 28.18% 28.75% 5376 647 1868 26.05% 26.61% 8.3142 2.8777
1995 173.53 20.78 63.14 21.2% 28.93% 33.07% 4265 511 1552 26.71% 30.77% 8.3510 2.7483
1994 134.59 15.62 54.49 21.5% 38.54% -7.38% 3366 391 1363 36.72% -8.60% 8.6187 2.4702
1993 97.15 16.86 46.33 22.4% 36.22% 30.37% 2462 427 1174 34.32% 28.55% 5.7620 2.0970
1992 71.32 12.93 38.33 17.4% 19.48% 15.34% 1833 332 985 17.80% 13.72% 5.5146 1.8609
1991 59.69 11.21 33.91 0.6% 2.58% -7.83% 1556 292 884 0.58% -9.62% 5.3233 1.7602
1990 58.19 12.17 34.00 1.7% 85.38% 13.81% 1547 323 904 71.13% 5.06% 4.7832 1.7114
1985 31.39 10.69 22.31 18.4% 121.84% 13.19% 904 308 642 105.92% 5.07% 2.9366 1.4071
1980 14.15 9.44 9.44 4.4% 439 293 293 1.4984 1.4991

註:1. 2011年廬江縣劃入合肥市管轄,新設縣級巢湖市由合肥市代管。

Remove ads

季度數據

2012-2019年各年份季度GDP列表[1][5][6][7][8][9]
(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調整之後數據,億元)
年份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全年核算數據
GDP 累計同比增長 當季環比增長 GDP 累計同比增長 當季環比增長 GDP 累計同比增長 當季環比增長 GDP 累計同比增長 當季環比增長 GDP 名義增長
當季 累計 實際 名義 當季 累計 實際 名義 當季 累計 實際 名義 當季 累計 實際 名義
2022 2521.19 2521.19 5.3% 7.00% -21.36% 2909.21 5430.40 2.9% 4.36% 15.39% 3173.14 8603.54 3.3% 4.84% 9.07%
2021 2356.31 2356.31 22.6% 25.16% -17.71% 2847.19 5203.50 13.6% 12.22% 20.83% 3003.16 8206.66 10.4% 8.71% 5.48% 3206.14 11412.80 9.2% 13.61% 6.76% 11412.80 13.61%
2020 1882.67 1882.67 -9.8% 7.37% -46.16% 2537.07 4419.74 0.2% 26.93% 34.76% 2762.51 7182.25 2.7% 27.89% 8.89% 2863.47 10045.72 4.3% -18.12% 3.65% 10045.72 7.21%
2019 1753.40 1753.40 7.9% 7.76% -27.99% 1998.80 3752.20 8.1% 12.05% 14.00% 2160.12 5912.32 8.0% 9.27% 8.07% 3497.08 9409.40 7.6% 43.61% 61.89% 9370.21 8.89%
2018 1627.11 1627.11 7.0% 14.42% -25.66% 1783.81 3410.92 8.1% 20.95% 9.63% 1976.90 5387.80 8.4% -7.09% 10.82% 2435.10 7822.90 8.5% 11.25% 23.18% 8605.10 16.81%
2017 1422.00 1422.00 8.8% 12.94% -33.40% 1474.89 2896.89 8.4% 12.04% 3.72% 2127.80 5024.69 8.3% 36.07% 44.27% 2188.76 7213.45 8.5% 2.52% 2.86% 7366.64 12.57%
2016 1259.10 1259.10 9.7% 9.06% -33.28% 1316.35 2575.45 9.4% 8.48% 4.55% 1563.75 4139.20 9.6% 11.27% 18.79% 2135.06 6274.26 9.8% 13.15% 36.53% 6544.26 12.23%
2015 1154.50 1154.50 9.7% 8.53% -32.49% 1213.40 2367.90 10.5% 11.28% 5.10% 1405.40 3773.30 10.65% 8.63% 15.82% 1887.00 5660.30 10.5% 10.35% 34.27% 5830.95 11.06%
2014 1063.80 1063.80 10.0% 10.64% -30.86% 1090.40 2154.20 9.9% 10.07% 2.50% 1293.70 3447.90 9.7% 9.42% 18.64% 1710.07 5157.97 10.0% 11.15% 32.18% 5250.09 11.80%
2013 961.50 961.50 11.3% 11.69% -29.15% 990.60 1952.10 11.3% 11.20% 3.03% 1182.30 3134.40 11.3% 12.00% 19.35% 1538.51 4672.91 11.5% 13.36% 30.13% 4696.01 12.67%
2012 860.90 860.90 13.2% 890.80 1751.70 13.5% 3.47% 1055.60 2807.30 13.4% 18.50% 1357.13 4164.43 13.6% 28.56% 4167.98 14.43%
Remove ads

歷年產業結構

更多信息 年份, GDP ...
Remove ads

增長率

更多信息 年份, GDP ...
Remove ads

歷年各區縣數據

2002年,合肥市將東市區更名為瑤海區中市區更名為廬陽區西市區更名為蜀山區郊區更名為包河區[10];2011年,地級巢湖市撤銷,原地級巢湖市所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新設縣級巢湖市,新設縣級巢湖市由合肥市代管。[11]

2011年至今

更多信息 年份, 瑤海區 ...
Remove ads

2002年至2010年

更多信息 年份, 瑤海區 ...
Remove ads

2001年及之前

更多信息 年份, 東市區 ...
Remove ads

注釋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則為年度GDP總量與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為上年末與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於中國內地長期實行戶籍管理,戶籍人口資料齊全,以前人均GDP核算採用戶籍人口。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用戶籍人口核算已經不能反映實際情況。2004年國家統計局提出實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許兩年的過渡期。有關中國內地人均GDP指標,非特別證明,則指按常住人口計算[25]
  • ^中國GDP」數據類型:GDP核算分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國GDP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對外公布,分年度「預計數」(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數」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實數」(年份前家「r」)、年度「最終核實數」(年份前家「r」)與「修正數據」五個類型,季度初步核算數、季度初步核實數、季度最終核實數。其中「預計數」屬於估算數;「初步核算數」則於次年《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發布;「初步核實數」則於次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布;「最終核實數」則於隔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布;「修正數據」則按照經濟普查的結果修正,其中經全國經濟普查之後修訂數據,修訂之後不再有變化。
  • ^ 中國官方對外公布按照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以按照生產法和收入法混合計算的GDP為標準。
  • ^ 地區生產總值(GDP或GRP)數據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見諸於統計年鑑、經濟年鑑。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規定,自2004年開始,各地GDP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常見的有(自治區)區內生產總值、(省)省內生產總值、(縣)縣內生產總值[26]
  • ^ 1978-2003年曆年GDP:1992年進行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之後,已經對1978年至1992年的GDP歷史數據進行過修訂。1993-2004年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06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4-2008年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10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9年及其以後年份GDP:中國國家統計局每年將對數據作出修訂,每年的修訂結果見諸隔年的《統計年鑑》,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實數據在2011年《統計年鑑》上公布核實後的修訂修訂數據。GDP最終修訂數據參見之後的全國經濟普查。
  • ^ 「本幣」即人民幣CNY),人民幣折算美元USD),按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的年均價換算(參見人民幣匯率)。
  • ^ 購買力平價PPP),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經濟體歷年GDP本幣與購買力核算指標推算。購買力平價使用「國際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縮寫為Intl. $);或國際貨幣單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縮寫ICU。購買力平價指標以1美元在美國的平均購買力為參考基數,故1國際元亦即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故1國際元即等於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計量。鑑於購買力平價指標每半年修改一次,購買力平價折算指標僅供參考。
  • ^ 人民幣購買力平價(CNY) :根據2011年4月更新的數據,2010年中國GDP總量397,983億元,按購買力平價合100,857.1億國際元, 購買力平價指數3.9460人民幣合1國際元;2009年中國GDP總量340,902.8億元,按購買力平價折合90,573.8億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指數3.7638人民幣合1國際元;其他年份參見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參考來源:根據IMF - WEO數據推算,推算數據參見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
  • ^ 由於採取分級核算,地區生產總值(GDP)省級數據相加不等於內地全國總計;同理,地級層次數據累加不一定等於省級總計;縣級累加不一定等於地區級總計。
  • ^ 地理區域內人均GDP:使用加權平均法推算。地理區域指特定的區域,常指按照地理區域劃定的經濟大區,如中國中部經濟區;省層次下的區域,如廣東省粵北山區。區域內GDP總量從GDP1…GDPn之和;對應人均GDP為各個區劃單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區域內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 港幣(HKD):港幣兌美元匯率,2010年按7.7692港幣合1美元,2009年7.7520合1美元,2008年7.7870合1美元,2005年7.7770合1美元,2000年7.7910合1美元。港幣購買力平價根據IMF發布數據推算,2010年按5.366港幣合1國際元,2009年5.370合1國際元,2008年5.453合1國際元,2005年5.688合1美元,2000年7.482合1國際元。
  • ^ 澳門幣(MOP):澳門幣兌美元匯率按兌港幣固定匯率推算,2010年按8.0023澳門幣合1美元,2009年7.9842合1美元,2008年8.0206合1美元,2005年8.0109合1美元,2000年8.0260合1美元。澳門幣購買力平價以1港幣兌換1.03澳門幣固定匯率推算,2010年按5.5270澳門幣合1國際元,2009年5.5311合1國際元,2008年5.6166合1國際元,2005年5.8586合1國際元,2000年7.7065合1國際元。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