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利洋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利洋行map
Remove ads

36°3′46.7″N 120°18′58″E 吉利洋行又稱吉利百貨公司,原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廣西路26號,建於1911-1912年,德國建築師李希德設計,1994年拆除。

事实速览 吉利洋行, 概要 ...

歷史

Thumb
吉利洋行發行的明信片:德占時期的中山路,中間偏右側為吉利洋行在中山路的早期店址,即今中山路88-90號商業樓

吉利洋行(德語:Warenhaus Max Grill)為德國人馬克斯·格里爾(Max Grill)所創辦。馬克斯·格里爾生於1881年[1],約1901-1902年間到青島謀生,不久便在弗里德里希街(Friedrichstraße,今中山路)開設了吉利洋行,並兼任寶滿洋行Warenhaus Arnold Baumann)二樓大都會旅館(Hotel Metropole)的經理[2]。數年後,格里爾購買了海因里希親王街(Prinz-Heinrich-Straße,今廣西路)與阿爾貝特街(Albertstraße,今安徽路)路口西南角的地塊,並於1911年在此建設了吉利洋行百貨大樓,由建築師李希德Paul Friedrich Richter)設計,1912年4月竣工[3]

據吉利洋行1913年的廣告,該行自稱為青島最大的專業百貨商店,經營範圍包括手工製品、流行商品、男女時裝、童裝、內衣、床上用品、新潮服飾用品、珍珠飾品、香水、化妝品、玻璃器皿、瓷器、葡萄酒、甜燒酒、香煙、煙葉等等,批發與零售業務兼營。另外還設有觀賞園藝部和商業園藝部,及花卉、種子和植物供應部,配置社交場合必需的花束、花環、花籃及宴席裝飾品,同時經營荷蘭、日本和中國花卉的進出口貿易。[2][3]

1914年青島戰役爆發後,格里爾應召入伍,並在日軍占領青島後作為戰俘被押往日本,其財產也被沒收。吉利洋行大樓1927至1928年間可能曾為膠濟鐵路青島中學(今青島六十六中)校址[4]。1919年格里爾被釋放後,於1926年選擇回到中國,並於1927至1928年間回到青島,買回了廣西路的吉利洋行大樓,並重新開設吉利洋行百貨商店,直至1940年代。1947年,格里爾離開中國,1966年逝世於威斯巴登[1][2]。廣西路吉利洋行舊址1949年後為民宅、商店[5]。1994年,吉利洋行舊址與街區內的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大樓等歷史建築一併被拆除,原址新建華能大廈[6]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吉利洋行百貨大樓位於廣西路安徽路路口西南角,地上3層,地下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7]。主入口設於街角處,一層外牆以縱向的花崗岩粗石裝飾,用以分割商店臨街的櫥窗[8]。二、三層設壁柱與分組排列的條形方窗,頂部起拱券式山牆,其他部分處理為欄杆形的女兒牆。街角處的屋頂處理為紅瓦蒙莎屋頂英語Mansard roof。建築整體裝飾簡潔,和諧勻稱[9]。其外立面處理手法與建築師李希德同時期設計的海因里希親王飯店旅館部相似[8]。德國學者托爾斯滕·華納(Torsten Warner)認為建築師設計該建築時採取了歐洲大城市百貨商店的建築形式,其售貨區分占多個樓層,此種形式產生於十九世紀末[8]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