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娜特·內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吉娜特·內弗(法語:Ginette Neveu,1919年8月11日—1949年10月28日)是一位法國的小提琴家[1][2]

事实速览 吉娜特·內弗Ginette Neveu, 演奏者 ...

生平

1919年8月11日,吉娜特·內弗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音樂家庭[3],她的音樂啟蒙則來自母親[3]。7歲時,內弗已能公開演出布魯赫第1號協奏曲[4]孟德爾頌協奏曲[3]。之後,她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師從儒勒·布胥里,此外她也向埃內斯庫布朗熱弗萊什等人[3],弗萊什更表示願意不計代價收她入門[a]。1935年,內弗贏得了維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自此聲名遠播[4][b]

大賽首獎加身後,內弗展開了繁忙的巡迴演出活動,其足跡遍佈德國、波蘭、蘇聯、美國與加拿大等地。二戰限制了她的演出活動[c],使其遲至1946年方於倫敦登台[3]

1949年10月20日,內弗在巴黎演出,四天後她乘法航009號班機前往紐約,遭遇空難而不幸死亡。她的遺體被運回巴黎,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5]

獲獎與榮譽

  • 維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1935年
  • 法國大十字勳章,追贈

評價

  • 如果閉上眼聆聽,你會訝異於這樣滿溢活力的演奏竟是來自一名小女孩!—新維也納日報德語Neues Wiener Tagblatt

作品節選

首演

商業錄音

內弗留下的錄音數量有限,包括西貝流士勃拉姆斯的協奏曲,拉威爾《茨岡》(Tzigane),蕭頌《詩曲》(Poème),德布西奏鳴曲,以及一些演奏會小品等作品。當中,又以西貝流士協奏曲錄音(與愛樂管弦樂團瓦爾特·薩斯坎德合作)最受矚目[d]

個人生活

內弗的哥哥讓·保羅(Jean-Paul Neveu)是一位鋼琴家,後來成為她的鋼琴合作,這對組合曾參加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亦同時不幸因空難而死。

作曲家夏爾-瑪麗·魏多是她的叔公。

軼事

  • 內弗的用琴是十八世紀義大利製琴師奧莫博諾·斯特拉底瓦里英語Omobono StradivariOmobono Stradivari)所製,於1949年空難中毀損,無法修復。
  • 巴黎第十八區設有「吉娜特·內弗街法語Rue Ginette-Neveu」,紀念她的音樂與成就。

注釋

  1. 內弗12歲時參與了維也納國際音樂大賽(Vienn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在250名參賽者中名列第四,傑出的天分使弗萊什大為驚豔。
  2. 在初賽的180名參賽者當中,內弗名列第一,且決賽輪的表現依然傑出,強壓廿七歲的蘇聯希望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亨利·提密安卡則位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內弗一家當時其實無法負擔前往華沙參加比賽的旅費,在弗萊什的慷慨之下才得以成行。
  3. 據瞭解,戰時期間,內弗回絕了德國方面的演出邀約。
  4. 西貝流士本人表示,「對於吉娜特·內弗多元、敏銳且令人難忘的詮釋,我尤其必須表示至深的謝意。」(I particularly wish to speak of my feeling of profound gratitude when I think of the inspired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performance of my Violin Concerto which Ginette Neveu rendered unforgettable.)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