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同孚洋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同孚洋行(Olyphant & Co.)[1] 是一個在19世紀活躍於中國的美資洋行。該公司開始時在廣州參與「舊中國貿易」,後來擴展到其他國家,包括英國, 澳大利亞新西蘭。最後,同孚洋行因在秘魯的業務而導致公司於1878年倒閉。

歷史

早在廣州一口通商時期,同孚洋行成立於廣州,由大衛·奧利芬在他的老雇主破產以後創建。[2] 同孚洋行開始時在廣州參與「舊中國貿易」,從事絲綢、地毯和花式物品貿易[3],設於廣州十三行的廣源行(美國館)[4]。由於奧利芬強烈反對鴉片貿易,同孚洋行是僅有的不從事鴉片走私的大型洋行之一。[5] 該洋行因其反鴉片立場而被稱為「錫安之角」(Zion's Corner)。[6] 在接下來的30年裡,同孚洋行在與瓊記洋行旗昌洋行等其他貿易商的競爭中繼續發展,陸續在 香港上海福州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開設了辦事處[3]

莫里森號事件

1837年,同孚洋行的「莫里森號」試圖遣返7名日本船員,同時與日本開展貿易。日本人向其開槍後,船被迫撤退。[7]

鐵路

大衛·奧利芬的兒子羅伯特·莫里森·奧利芬於1858年重組公司後,[8] 在1870年代,合伙人奧古斯都·艾倫·海耶斯提議與怡和洋行和瓊記洋行合作,修築吳淞與上海閘北區之間的吳淞鐵路[9]

飛剪式帆船

同孚洋行擁有數艘飛剪式帆船,用於將茶葉和絲綢從中國運送到美國:[2]

  • 威廉·羅曼號(1850)
  • 野鴿號(1851)
  • Tinqua (1851)
  • 野鴨號(1852)

倒閉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該公司減少了對中國產品的興趣,轉向與秘魯政府合作經營硝酸鈉生意。作為與秘魯生意的延伸,同孚洋行同意用船隻從中國運送勞工。[3] 同孚洋行在秘魯業務的損失導致其在1878年末破產[3]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