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呂胤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呂胤昌(1560年—?),字玉繩,號姜山錦衣衛官籍浙江餘姚[1]。明朝政治人物、戲曲學家[2]

事实速览 呂胤昌, 籍貫 ...

生平

萬曆十年(1582年)考中順天府鄉試第四十三名舉人。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聯登癸未科會試第一百十八名,三甲二十三名進士。刑部觀政,本年授直隸寧國府推官,十七年升任吏部主事,十八年轉驗封司,本年轉考功司,調文選司,十九年升稽勛司員外郎,轉驗封司,二十年轉考功司、文選司,本年養病。萬曆二十一年三月(1593年4月)癸巳京察,因東林黨爭,任吏部文選郎的呂胤昌以浮躁被降調,本年降長蘆運判,又丁憂。其後專心研究戲曲。與同時期湯顯祖張鳳翼沈璟梅鼎祚等戲曲家交好,常通書信。[1]

萬曆二十五年起補河東運判,二十六年升九江府通判,二十七年升南京太僕寺丞,二十八年升南工部員外郎,三十年升郎中,三十二年升河南參議

家族

遠祖新昌[3][4]。先祖呂本為大學士。父親呂兌,母親孫鐶。舅舅孫鑨,孫鐶為孫鑨之異母妹。[5]

曾祖呂改,贈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祖父呂本,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父呂兌,禮部主事。母孫氏。重慶下[6]

《牡丹亭》

明代名劇《牡丹亭》為湯顯祖所著,但當時流傳版本很多。湯顯祖在《答凌初成》中說:「不佞《牡丹亭記》大受呂玉繩改竄,雲便吳歌。不佞啞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詰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則冬矣,然非王摩詰冬景也」,抱怨呂胤昌修改了他的原著。湯顯祖還吩咐演員:「《牡丹亭記》要依我原本,其呂家改的,切不可從」,要演員不要按呂胤昌的劇本演戲。現在研究認為,這是一場誤會。湯顯祖所抱怨的的《牡丹亭》篡改版本很大可能出自沈璟,並非呂胤昌所為。湯、呂二人為多年好友,呂胤昌當年只是為沈璟代為轉交劇本,但未能交代原委,引起了湯的誤解。呂也有自己改變的《牡丹亭》版本,但已失傳。呂胤昌改編《牡丹亭》是因為原作不符合崑曲格律,改動的是格律,而並非內容[2]

著作

  • 《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
  • 夷堅志》十卷,明萬歷十八年,呂胤昌刊本
  • 校閱梅鼎祚輯《古樂苑
  • 改編《牡丹亭》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