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忠超

中国物理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忠超(1946年 ),中國福建省福州人,浙江工業大學教授,曾將其導師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和《大設計》等大量科普著作翻譯為中文

簡介

1963年,吳忠超受教育家劉達賞識,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學習,後轉至電子學系,文革後期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員[1]。1979年,受物理學家錢臨照推薦,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師從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學習理論物理學,主要研究極早期宇宙,1984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宇宙模型和暴漲宇宙》(Cosmological models and 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2]

吳忠超關於時空的維度問題的論文獲1985年國際引力基金會英語Gravity Research Foundation論文比賽的第三名。1998年,吳忠超給出量子宇宙學中太初黑洞量子創生的最一般結果,2001年又利用超引力量子宇宙學,首次證明了可觀察時空的四維性。[3]

2002年,吳忠超在浙江工業大學創建天體物理研究所並擔任所長[4]

譯著

霍金科普著作的中譯本,幾乎都是由吳忠超翻譯的,包括《時間簡史》《時間簡史普及版》、《果殼中的宇宙》和《大設計》等。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