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越國

五代十国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越国
Remove ads

吳越(907年6月16日-978年6月9日),又稱義忠國[1],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907年所建。都城為西府杭州。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亦是北宋開國戰爭期間唯一沒有被宋朝使用武力攻下的國家。從天復二年(902年)唐昭宗封錢鏐為越王至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錢俶投降北宋,吳越共傳五王立國72年,從景福二年(893)錢鏐就任鎮海節度使占據杭州算起,共則歷時85年,是五代十國中存續時間最長的政權[2]。因受到北方鄰國吳國南唐的陸上軍事威脅,吳越國大力發展航海貿易,《五代史補》記載當時的吳越國都城杭州「舟楫輻輳,望之不見其首尾」,依靠海外貿易吳越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北宋文學家蘇軾稱為「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2]

事实速览 吳越, 地位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時的吳越國疆域[3]

建國

吳越國前身與基礎可一直上溯至唐末大混亂時期杭州地方的鄉兵集團杭州八都

吳越太祖錢鏐吳早年以販鹽為業,後成董昌部將,光啟二年(886年),董昌命錢鏐進攻越州,許諾自己占據浙東後會將杭州授於錢鏐。同年十一月,錢鏐率軍攻破越州。董昌移鎮越州,任命錢鏐為知杭州事,錢鏐開始占據杭州[4]

景福二年(893年),錢鏐被朝廷封為鎮海軍節度使。乾寧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稱帝,國號「大越羅平國」。同年五月,朝廷任命錢鏐為浙江東道招討使、彭城郡王,讓其討伐董昌。錢繆討滅董昌後,得到越州。至此錢鏐基本控制了兩浙地區。907年6月16日,錢鏐被後梁封為吳越王。923年3月12日,錢鏐被後梁加封為吳越國王,建朝廷設百官,吳越國正式建立,此後吳越繼續臣服於後梁、後唐等中原政權,向其進貢,並接受冊封[5]

興亡

長興三年(932年),錢鏐病逝,錢鏐第五子錢元瓘繼位,其繼位後繼續向後唐後晉政權等中原政權交好,錢元瓘共在位十年,統治期間吳越國內政治局勢平穩,對外也未遭遇戰禍,吳越經濟得以平穩發展。天福六年(941年)七月,吳越府署遭遇大火,宮室和府庫幾乎被燒盡,錢元瓘也因受到驚嚇患病[6],同年八月,錢元瓘病逝,其子錢佐繼位。

945年,南唐出兵攻打閩國,閩國以成為吳越附庸為條件請求吳越出兵援救[7]錢佐以張筠、趙承泰等率兵三萬求援閩國,吳越閩國聯軍大敗南唐軍,閩國政權暫得保全,作為戰利品吳越將福州納入版圖[8]

947年,錢佐去世,其弟錢倧繼位。同年十二月吳越權臣胡進思起兵囚禁錢倧,並假傳命令傳位錢俶[9]

975年,北宋南唐,錢俶親自率兵五萬助宋滅南唐。978年6月9日,錢俶被迫向北宋獻土投降,史稱「吳越歸地」,吳越政權結束立國72年。

疆域

更多信息 事件, 政權領域 ...

吳越國轄一軍十三州:

  • 杭州(首都):轄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桐廬、於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
  • 越州(東府):轄會稽、山陰、諸暨、餘姚、蕭山、上虞、新昌、贍八縣。
  • 湖州:轄烏程、德清、安吉、長興四縣。
  • 溫州: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四縣。
  • 台州:轄臨海、黃岩、台興、永安、寧海五縣。
  • 明州:轄鄞、奉化、慈谿、象山、望海、翁山六縣。
  • 處州:轄麗水、龍泉、遂昌、縉雲、青田、白龍六縣。
  • 衢州:轄西安、江山、龍遊、常山四縣。
  • 婺州:轄金華、東陽、義烏、蘭溪、永康、武義、浦江七縣。
  • 睦州:轄建德、壽昌、遂安、分水、青溪五縣。
  • 秀州:轄嘉興、海鹽、華亭、崇德四縣。
  • 蘇州:轄吳、長洲、崑山、常熟、吳江五縣。
  • 福州:轄閩、侯官、長樂、連江、長溪、福清、古田、永泰、閩清、永貞、寧德十一縣。
  • 安國衣錦軍:即今杭州臨安,是錢鏐的誕生地,故特升為衣錦軍。
Remove ads

經濟和文化

吳越國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於世。由於吳國阻隔陸路,因此吳越朝貢中原王朝多經海路,海上交通發達,與後百濟、新羅、日本的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頻繁。

吳越國的水利在十國中是最著名的。錢鏐設撩湖軍,開浚錢塘湖,得其遊覽、灌溉兩利,又引湖水為湧金池,與運河相通。此外,在唐末時期,錢塘江口地區因海潮襲擊,「自秦望山東南十八堡,數千萬畝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後梁開平四年/吳越天寶三年(910年),錢鏐動員大批勞力,修築「捍海石塘」。用木樁把裝滿石塊的巨大石籠固定在江邊,形成堅固的海堤,保護了江邊農田不再受潮水侵蝕。並且由於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邊農田得獲灌溉之利。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10]

錢鏐還在太湖地區設「撩水軍」四部、七八千人,專門負責浚湖、築堤、疏濬河浦,使得吳縣長洲縣嘉興縣等地得享灌溉之利。此外錢氏還修建武義縣的長安堰,受益農田上萬頃;東府鑑湖餘杭的上湖、下湖、北湖,諸暨的完浦,慈谿的慈濟湖,嘉興的南湖,鄞縣廣德湖東錢湖它山堰,也都是重要的灌溉水源。吳越境內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

錢鏐在位時,即鼓勵擴大墾田,下令「荒田任開,不起稅額」。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民間五十錢可糴白米一石[11]兩浙又為著名桑麻產地,湖州顧渚山出產著名的「紫筍茶」,天福七年(942年)忠獻王錢弘佐一次就向後晉進貢二萬五千斤之多。

吳越國的手工業高度發達,官府生產的各色繡金錦緞綾絹不僅供王宮之需,還大量進貢中原王朝。吳越國的陶瓷業也相當興盛,主要的陶瓷器生產場地是越州餘姚上林湖的越州窯,此外還在處州龍泉上虞窯前寺等地設立官窯。吳越生產的「秘色瓷」昔日為錢氏內用,大臣非有功不得賜,故名。其工藝細膩,胎骨均勻,底部光潔,為吳越進貢及海外貿易的主要物資之一。溫州出產的蠲紙,潔白堅滑,專門供應官府。

佛教是吳越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吳越國王均篤信佛教,吳越境內佛寺林立。忠懿王時期,境內佛塔達到8萬4千座,有名的如今天杭州的保俶塔雷峰塔。受吳越國的佛教氛圍影響,杭州的雕版印刷業異常發達,僅忠懿王錢俶(錢弘俶)時期印刷的經書、佛像就達六十六萬兩千卷之多。宋代杭州印刷業居全國第一,即緣於此故。

吳越與南漢新羅後百濟高麗日本琉球等國通商於海上。吳越向海外出口瓷器、錦緞、綾絹,進口蘇木乳香沉香龍腦玳瑁珍珠、日本欏木、銅器、扇子等貨物,甚至包括大食猛火油。吳越與中原內地的貿易最初通過楚國和荊南,後吳國占領江西全境,吳越的北方貿易改走海路,在登州萊州青州等地登陸,經陸路至汴梁、洛陽。杭州與明州是最重要的兩座港口,都城杭州「舟楫輻輳,望之不見首尾」。

Remove ads

政治和外交

Thumb
龍德元年(921)吳越國王錢鏐題於本國郊壇的題刻

吳越國在錢氏家族治理下,政治上比較安定,謹事中原王朝,奉正朔,歲時進貢,保境安民,社會繁榮,經濟富裕。

司馬光資治通鑑》載,吳越忠獻王錢弘佐年十四即位,問倉吏「今蓄積幾何?」答曰「十年」,錢弘佐曰「軍食足矣,可以寬吾民」,於是命境內免稅三年。明朝朱國楨則評價吳越政治稱「錢立國,置營田數千人於松江,闢土而耕,…民老死無他纏累,且完國歸朝,不殺一人,則其功德大矣!」

然而北宋歐陽修五代史·吳越世家》評價吳越國則稱,自錢鏐時起,賦稅繁苛,小至雞、魚、雞卵、雞雛,也要納稅。貧民欠稅被捉到官府,按各稅欠數多少定笞數,往往積至笞數十以至百餘(一說五百餘),民尤不勝其苦。而宋代即有論者稱歐陽修此舉為挾私怨於褒貶之間[註 1]

吳越曾向後唐進貢萬壽節金器、連花金食器、盤龍鳳錦織成紅羅袍、金排方盤龍帶禦衣、通犀瑞象腰帶、紅地龍鳳錦被、錦綺、越綾、吳綾、異紋綾、金條紗、絹布、綿布、秘色瓷器、銀妝花櫚木櫥子、龍鳳紗紋櫥、紅藤龍鳳箱、佛頭螺子青、山螺子青、菩薩石蟹子、白龍腦、大茶、腦源茶等物。向後晉進貢銀、絹、絲、細甲、弓弩、箭、扇子、靴履、細酒、細紙、蘇木、乾薑、秘色瓷、乳香、啟聖節金大排方坐龍腰帶、禦衣等物。向後漢進貢禦衣、通犀帶、戲龍金帶、金器、銀器、兵仗、綾絹、茶、香、藥物、鞍履、海味。向後周進貢禦衣、銀、綾、絹、龍舟、天祿舟。

宋朝開國後,吳越國日益向其進貢無算,宋太祖曾說:「這些我遲早都要拿的,哪需要獻來呢?」[12]吳越常向宋朝進貢赭黃犀角、龍鳳龜魚、仙人鰲山寶樹等物。進貢通犀寶帶七十餘條,玉帶二十條,紫金獅子帶一條,塗金銀香龍一座,及珊瑚樹十棵、高三尺五寸,皆稀世之寶。又向宋進貢金飾玳瑁器皿一千五百餘件,水晶瑪瑙玉器四千餘件,金銀器及秘色瓷十四萬餘件,金銀飾龍鳳舟二百餘艘,銀飾器物七十萬件,金九萬五千餘兩,銀一百一十萬餘兩,繡金盤龍鳳錦緞衣料數萬匹,白龍腦二百餘斤[13]。至於珍珠、玳瑁、琥珀、乳香、沉香、龍涎香、蘇木、貢茶、御酒、綾絹、海味等物無數。而宋朝舉朝文武及宮中內官亦多有饋贈[註 2]。以十三州之力,供大國歡心,吳越國力以是漸貧。

吳越最大的敵國是其西北的楊吳政權,吳越與其攻伐多年,919年無錫之戰後應吳國齊王徐溫要求,兩國修和。但楊吳的繼承者南唐也是吳越發展的主要競爭對手。為保護吳越國,歷代國王尊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朝六個中原王朝,事大主義,抵抗兩淮,保境安民。吳越國曾和南唐共同攻打閩國,後擊退唐軍,得以佔領閩國最繁華的都城福州地區。雖然吳越丞相沈虎子以南唐為屏障為由反對攻打南唐,南唐國主李煜也曾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但在宋滅南唐的戰役中,吳越仍然出兵援

吳越與朝鮮半島後三國中的後百濟關係密切。900年(光化三年、新羅孝恭王四年),甄萱正式建立後百濟,派使者出使吳越朝貢,錢鏐報聘,授予甄萱檢校太保的官職。918年(後梁貞明四年),後百濟王甄萱再次遣使赴吳越進獻馬匹,吳越王錢鏐報聘,加授甄萱為中大夫

935年,吳越與日本的國交始開。次年,藤原忠平向吳越王送抵國書,建立兩國良好關係。940年藤原仲平、947年藤原實賴、953年藤原師輔相繼向吳越王遞交國書。957年吳越王回送黃金

Remove ads

君主

君主列表

更多信息 肖像, 廟號 ...
Remove ads

君主世系圖

1 吳越武肅王
錢鏐

850-907-932
2 吳越文穆王
錢元瓘

887-932-941
3 吳越忠獻王
錢弘佐

928-941-947
4 吳越忠遜王
錢弘倧

928-947-948-971
5 吳越忠懿王
錢弘俶

929- 948- 978-988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