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阿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阿衡(1586年—1638年),字平子,號隆媺[1]、隆徽[2],河南裕州(今方城縣)人。明末官員,官至薊遼總督。
生平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河南鄉試第六十二名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捷己未科進士[3],刑部觀政,四十八年任山東淄川縣知縣,天啓元年(1621年)調歷城縣。當時,白蓮教眾數萬攻歷城,吳阿衡設伏兵敗敵,因功獲欽錫盔甲及御製「忠」字。天啓四年父親去世丁憂,吳阿衡因劾魏忠賢,遭到閹黨嫉恨,因丁憂去職免禍。守孝期間,協助城防,抵禦農民軍。崇禎元年(1628年)考選,授湖廣道監察御史,巡按陝西。二年革職。
崇禎三年起復原職,任順天巡按御史,五年丁憂歸。八年起升山西河東(蒲州)副使。崇禎九年(1636年)升兵部侍郎,薊遼總督、保定軍務,節制寧遠、山海、順天三處巡撫。崇禎十一年(1638年)秋,清兵破牆子嶺、青山口入關,吳阿衡連戰五晝夜,兵敗被俘,誓死不降,九月二十一日被處決。福王時追諡忠毅。遺骨由友人歸葬裕州城南。
墓葬
吳阿衡墓在今方城縣券橋鎮姬莊村朱莊西北,現為方城縣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有墓誌出土。
家族
曾祖吳江,湖廣按察司知事。祖父吳一相。父吳弘道(1558年-1624年),字子端,別號心齋,庠生。母胡氏,封孺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