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氏溪樹蛙
树蛙科溪树蛙属两栖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周氏溪樹蛙(學名:Buergeria choui),一種分布於日本琉球群島南部及台灣島西北部地區的兩棲動物,隸屬於樹蛙科溪樹蛙屬。模式產地為日本西表島竹富町三原村。
Remove ads
分類
本種原被視為日本溪樹蛙(Buergeria japonica),2020年研究人員將其確定為獨立物種。種加詞取自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授周文豪的姓氏,因其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開始專注廣義日本溪樹蛙的變異和分類。[1]
描述
周氏溪樹蛙體長約 2–4 公分,屬於小型溪流型樹蛙,體色可隨環境變化為鉛灰色、淡褐色或黃褐色,但不呈綠色。背部具 X 形或 H 形深色斑紋,肩胛骨至背中常見短棒狀突起,背面覆有顆粒狀突起;腹面白色,四肢具深褐色橫帶。眼間可見倒三角形暗色斑。周氏溪樹蛙全年鳴叫,雄蛙具單一外鳴囊,發出高亢且短促的「嘰、嘰、嘰」聲響,類似昆蟲叫聲。[2]
分佈
周氏樹蛙廣泛分布於台灣及琉球群島,在台灣主要棲息於海拔 1500 公尺以下的溪流地區。其分佈範圍包括東部與西南部溪流域,西部北界約至朴子溪,東部北界則推測為蘭陽溪。該物種在台灣低海拔地區極為常見,特別是在花蓮,不論是都市街巷、住宅道路,或溪流與森林地帶,只要有水溝或積水處,幾乎都可見其蹤跡。[2]
棲地與習性
周氏樹蛙雖屬於樹蛙科,但較少棲息於植物上,反而偏好溪流與溝渠中,亦可見於海岸附近。對溫度適應力強,曾在水溫高達攝氏43度的溫泉中被發現,因此又被稱為「溫泉蛙」。[2]
繁殖
繁殖期自每年2月至10月,期間長短因地區而異。卵粒直徑約1.2至1.4毫米,動物極呈黑褐色,植物極則為白色,卵分散黏附於水底植物或散落於淺水區,形態猶如細小石子,約24至36小時孵化成蝌蚪。
蝌蚪屬底棲型,體型卵圓,尾巴長度超過體長兩倍,尾部具數條橫向紋路,是少數能適應溫泉環境的蛙類蝌蚪。[2]
保護
本種於2023年被收錄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