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和民族

日本国的主体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和民族(日語:大和民族やまとみんぞく Yamato Minzoku ?),又稱和人(日語:和人わじん Wajin ?),為日本主體民族,經常被當成日本民族的同義詞,以日本語為母語,佔當前日本人口98.5%。[2]

事实速览 大和民族, 總人口 ...
事实速览 漢語名稱, 正體字 ...


Remove ads

概要

起源

大和民族最初是指生活在奈良盆地大和國(有可能就是《三國志》所記載的邪馬臺國)的族群。有研究指出日本主要人口由繩文人彌生人以及來自東亞大陸地區的漢族朝鮮族渡來人融合而成[3]。大和民族在彌生時代晚期大和王權崛起,不斷地擴張疆土和征服周邊的國家和民族(如隼人蝦夷),最後形成現在的大和民族。

根據分子人類學對男性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研究,帶有單倍群D-M174下屬D1a2a繩文人在目前大和民族占多數,在歷史上居於日本的統治地位;其次是帶有單倍群O-M175下屬O1b2 (O-M176)的彌生人,O-M176在朝鮮族也廣泛存在。[4]由繩文人與彌生人兩大群體構成大和民族的學說稱為「二重構造説」即「原本生活在日本列島的繩文人與後來經大陸而來的彌生人融合成為」。[5]

除了單倍群D和O之外,一部分大和民族帶有單倍群C下屬C-M8,被視為最早到達日本列島的群體之一。另外攜帶單倍群C-M217的群體則與蒙古滿族等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據信這些群體是在進入歷史時期之後遷徙到日本的。至於渡來人則大多是帶有單倍群O-M122基因的漢人或朝鮮人技術移民。[6]

Remove ads

名稱

大和民族(現代倭人)最早被中國人稱作倭人,因為其身材相對矮小,直到8世紀他們認為「倭」字帶有貶義,才要求改成「和」。

分佈及移居

大和民族的人口約1億2435萬2000人(截至2023年10月1日),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全世界大部份國家亦有少量分佈。古代已有一部分大和民族遷徙至中國朝鮮半島台灣東南亞二戰前,透過日本政府殖民與計劃性移民,朝鮮半島、台灣、庫頁島北方四島中國東北夏威夷關島南洋廳所屬島嶼、拉丁美洲也有所分佈。

二戰後,在美國蘇聯主導下,原日本占領區的日本國民、日軍戰俘大都被遣返回日本本土,總人數超過六百萬。其中,蘇聯更趁日本局勢混亂時趁機強佔庫頁島北方四島,將島上的大和民族和一些日本原住民全趕到北海道。在中國東北則由於日本軍隊的倉皇撤退,有上百萬人被滯留。與朝鮮人不同,代表中國的國民政府不承認遺華日僑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為中華民國國民。包括東北在內,國民政府通過數年集體遣返,將大部分、近四百萬日本僑俘遣返回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再度集體遣返遺華日僑。而在中國東北當地家庭收留的數千日本人則留居於中國,他們又被稱為日本遺孤。1970年代起,日本遺孤大都選擇回到日本。而後,留於中國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者是為極少數。同時,日本裔(大和民族)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可的少數民族

Remove ads

歷史

語言

宗教

Thumb

大和民族的傳統信仰為萬物有靈論,稱之為神道,後來佛家儒家陰陽家傳至日本,亦對大和民族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出現神佛習合陰陽道等混合信仰。基督宗教傳至日本較晚,而且長期受到打壓,在二戰後對日本最大的文化影響為耶誕節和結婚儀式。

人祭

古代大和民族盛行人祭,《三國志》就有記載卑彌呼死後,有100名奴婢殉葬。

文化

刺青

Thumb
19世紀的刺青男
Thumb
紋身的極道

根據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和人男性不分年紀都會紋面和紋身,而且圖案會因所屬的部落而不同[7][8]。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和人最起碼在古墳時代就已經有這個習俗。這個習俗在明治時代被禁止,並且成為罪犯的標記。直到1948年的同盟國軍事佔領時期,刺青才再次被合法化[9],但民間對「有刺青即是罪犯」的印象已根深柢固,直到現在很多公眾場所仍然禁止刺青者入內[10]

黑齒

Thumb
月岡芳年作品《新柳二十四時》中的黑齒姑娘
Thumb
喜多川歌麿作品《山姥與金太郎杯》中的黑齒山姥

古代和人以黑齒為美,最早可追溯至古墳時代[11]。染黑齒在明治時代末期被禁止,但直到大正時代才消失。如今只有在某些節日和電影才會出現。

階級

大和民族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對內分為天皇公卿大名武士農民工匠町人部落民明治維新前,除了早期渡來人、大名與武士以外(有姓氏在古代日本是有頭有臉的象徵),庶民並無姓氏(也沒資格有),天皇為神祇也無姓氏(有名無姓是皇室特權)。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