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和通泊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和通泊之戰是雍正九年(1731年),準噶爾汗國首領噶爾丹策零與清朝在和通泊地區(今新疆阿勒泰北與蒙古國邊界地區)展開的一場戰鬥。
戰爭中,準噶爾首領噶爾丹策零正確使用了詐降、誘敵深入、誘敵野戰等兵法,並抓住了北路清軍統帥傅爾丹立功心切的弱點,成功地利用智謀和兵法戰勝了清軍。戰爭以清軍幾乎全軍覆沒、敗陣而逃告終。
因為蒙古語稱湖泊為「淖爾」,所以和通泊之戰又稱和通淖爾之戰。
Remove ads
戰爭起源
雍正七年十月,清廷定議出動北、西兩路清軍,堵御準噶爾軍。傅爾丹率部至北線後,駐於阿爾泰。
戰爭經過
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為了防範準噶爾軍隊進入喀爾喀蒙古,靖邊大將軍傅爾丹上疏言,科布多(今蒙古吉爾格朗圖)為進兵孔道,請求於此築城,得到批准。清軍在科布多築城。傅爾丹率北路清軍進攻準噶爾。準噶爾以三萬軍隊迎擊。
噶爾丹策零見北路清軍比西路稍疏,遂決意集中兵力,進攻北路,進而劫掠喀爾喀蒙古。因清軍憑城固守,準噶爾騎兵長於野戰而短於攻堅,噶爾丹策零便用計誘清軍出而野戰。噶爾丹策零遣大小策零敦多布於額爾齊斯河上游駐兵,派兩萬兵馬設伏於博克托嶺山谷中。
噶爾丹策零派塔蘇爾海丹巴為諜,故意讓守卡清軍所獲。並詐稱:噶爾丹策零發兵3萬,派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分別率領來犯北路。小策零敦多布率駝馬兵兩萬來攻,先鋒軍一千兵馬已至察罕哈達,主力軍在博克托嶺,距離清軍三日路程。噶爾丹策零與其妹夫羅卜藏車凌不睦,令其率兵一萬,駐防於阿里瑪圖沙喇伯勒,以防哈薩克。羅卜藏車凌拒不從命,率其眾奔往噶斯,是以大策零敦多布未至。
清軍靖邊大將軍傅爾丹不審虛實,貿然發兵一萬,沿科布多河谷西前進,企圖先發制人。
定壽所率第一隊進至扎克賽河,抓獲準噶爾巡邏兵,據言此處距察罕哈達僅 3日路程。準噶爾兵不超過千人,尚未立營。傅爾丹命乘夜速進,行軍數日,並不見敵人。
清軍又抓獲一名準噶爾兵,言准軍2000屯於博克托嶺。傅爾丹遣素圖、岱豪將3000人前往攻擊。准軍用弱兵佯敗,引誘清軍,而主力2萬已埋伏於山上。
寶壽之第一隊進至庫列圖嶺,遇准軍,斬 400餘人,准軍驅趕駝馬,翻越山嶺遁。
傅爾丹大軍至,與前鋒等部會合。
清軍追敵,進入博克托嶺。遇伏兵四起,據高阜衝擊。傅爾丹督戰,殺敵千餘。塔爾岱、馬爾齊督兵攻奪西山制高點,准軍據險防守,清軍仰攻不利,未能攻下。
清軍按以上部署突圍。準噶爾軍發現清軍意圖後,便全力進攻山梁東、西兩軍,時雨雹突至,更給清軍突圍增加困難。傅爾丹派兵援西路,令承保援東路,戰至日暮,未能解圍。
準噶爾軍乘清軍突圍,立足未穩,又包圍了在和通泊邊水草地集結的清軍大營。傅爾丹親自督兵抵禦,殺叛軍 500人。
樹紅纛之科爾沁蒙古兵被兵擊。樹白纛之土默特蒙古兵在沙津達賴指揮下,奮力拚殺。其餘清軍望見白纛在敵陣中,誤呼「土默特兵陷入敵陣了」遂大潰。
永國、覺羅海蘭、岱豪皆自殺。查弼納、巴賽、達福、馬爾薩、舒楞額等將領皆戰死。
傅爾丹雜於士伍中突出包圍圈。傅爾丹率殘兵渡過哈爾噶納河,退往科布多方向。准軍迫至,被擊殺 500餘人。
戰爭結果
副將軍巴賽、查弼納、前鋒統領丁壽等皆戰死,副都統塔爾岱負重傷。
清軍傷亡兩萬餘人,退回科布多時,僅剩兩千人。這是清、准戰爭中清軍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戰役。准部大獲全勝,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