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密陝西大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密陕西大寺map
Remove ads

哈密陝西大寺,也被稱為哈密陝西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規模最大的回族清真寺[1]。清真寺於1898年建成,於2003年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陝西大寺教民屬格迪目[2]

事实速览 哈密陝西大寺, 基本資訊 ...
事实速览 哈密陝西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Remove ads

歷史

清朝同治新疆回變發生後,清政府曾於關中地區招募兵卒。許多關中回民加入征西的軍隊,跟隨明春出關征戰並駐守哈密廳光緒七年(1881年),駐守哈密的清軍開始裁撤,一些回民選擇返回原籍。另一些選擇定居哈密,他們在光華街(今民主巷)的一處空地修建了數間茅草屋作為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是如今陝西大寺的源頭[2][3][4]

隨着清真寺的建立和社會逐漸趨於穩定,一些從陝西等地謀生、經商而來的回民也會選擇在光華街落腳。之前修建的清真寺逐漸無法滿足回民穆斯林的需求。於是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8月,由陝西籍回族鄉紳馬爵三、李開宗、劉萬英主持,在坊民的支持下,新的陝西大寺開始修建。並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夏完工。陝西大寺建成後,刻有《重修陝西寺序》碑記錄此事[3][4]。此時清真寺主要由5間正殿,5間廂房和5間雜物膳房組成,另外還建有山門、小角門[2]。清真寺建成後,又得到清政府資助,修建了專門供奉清帝牌位的八卦供奉樓[2]中華民國成立後,楊增新主政新疆。民國四年(1915年)冬季,哈密縣出現反袁世凱稱帝的浪潮。陝西大寺的伊斯蘭教社首馬爵三在楊增新的支持下,組織民團鎮壓反袁群眾[5]

1983年,哈密陝西大寺進行修繕,重修了宣禮塔並擴建了包括浴室在內的若干設施[2][6][7]。1989年,坊民集資加上寺坊的資金,哈密陝西大寺修建了二層樓房,超過100間房產及鋪面,並修建了男女浴室[6][7]。1988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哈密陝西大寺被調查並建檔。2003年2月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陝西寺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8]。2013年,陝西大寺進行過擴建[9]

Remove ads

建築

陝西大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解放西路民主巷,是一座占地2500平方米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殿堂建築。陝西大寺周圍是回族居民為主的居民區。院內及院周圍種有榆樹、白楊樹等植物。清真寺布局類似四合院,平面呈長方形。從山門進入後是庭院,左右為廂房,共10間。中間有由四排支柱支撐的木架構天井,懸掛有3塊清朝光緒年間的匾額和6塊中華民國時期的匾額,匾額內容有「教傳西天」、「認一歸一」、「清靜無染」等。向上為禮拜大殿,450平方米。大殿左右有對聯,內容為「古蘭載正道教傳東土 聖倫傳佳行法自無方」。大殿有經過雕刻裝飾的木格窗門,前也有木柵欄,大殿牆為白色。清真寺內外裝飾風格相同,主要包括利用梅花、翠竹、青松、菊花等花卉紋樣進行裝飾。建築色調以紅、藍為主,並配有墨綠色[8][10][11]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