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薩克斯坦外交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萨克斯坦外交
Remove ads

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獨聯體成員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鄰國之一,1992年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外交以親俄友華的既定方針為基礎。截至2023年,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已與187個國家建交。

Thumb
圖中標示為藍色的國家為哈薩克斯坦的建交國

和平倡議

哈薩克斯坦首次派遣維和部隊的國家是塔吉克斯坦。1992年11月11日,鑑於塔吉克斯坦局勢複雜,該國最高蘇維埃向獨聯體國家請求派遣維和部隊。1993年1月22日,在明斯克召開的獨聯體峰會上,獨聯體成員國元首審議並支持了這一請求。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下令派遣由700人組成的單獨合成營,營員由邊防軍、內務部隊和陸軍組成,前往塔吉克斯坦負責保衛與阿富汗接壤的一段邊境。在執行任務期間,哈薩克斯坦的士兵多次成功擊退了試圖越過邊境進入塔吉克斯坦的武裝分子,並在打擊武器和毒品走私方面建立了堅固的防線。哈薩克斯坦的這支營隊駐守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直到2001年當地局勢趨於穩定。[1][2]

哈薩克斯坦還參與了在伊拉克的維和行動,成功拆除了約400萬個爆炸物。哈薩克斯坦的維和部隊也曾派往西撒哈拉科特迪瓦黎巴嫩

在1987年卡拉巴赫衝突期間,納扎爾巴耶夫曾作為和平調解人發揮作用。1992年8月27日,應納扎爾巴耶夫的倡議,哈薩克斯坦在阿拉木圖舉行了由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哈薩克斯坦外長參加的三方談判。1992年9月1日,最終達成了停止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流血衝突的協議。[1]

2010年,納扎爾巴耶夫在吉爾吉斯斯坦危機調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與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進行了會談,並組織了他撤離到哈薩克斯坦,從而幫助避免了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場內戰。[1]

自2014年起,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還努力支持解決烏克蘭危機。2015年2月11日至12日,哈薩克斯坦組織了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參加的「諾曼底模式」的談判,呼籲大家為實現和平鋪平道路。[1]

哈薩克斯坦也參與了敘利亞衝突的調解。2015年,應納扎爾巴耶夫的倡議,哈薩克斯坦在阿斯塔納組織了與敘利亞反對派團體的會談,推動了「阿斯塔納倡議」的誕生。納扎爾巴耶夫還與穆斯林世界領導人進行了會談,其中包括約旦國王、卡塔爾埃米爾、伊朗總統等,旨在解決當時趨於緊張的敘利亞局勢。[1][2][3][4]

哈薩克斯坦還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2010年,哈薩克斯坦擔任了歐安組織主席國,2011年擔任了伊斯蘭合作組織主席國。另外,哈薩克斯坦還一直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工作,並於2010至2011年擔任該組織主席國。2016年,哈薩克斯坦被選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為2017-2018年。[5]

2011年,納扎爾巴耶夫提出建立新的溝通平台——G-Global,他認為G-20和G-8等現有機制無法有效解決全球性的危機。而G-Global的核心理念認為全球性的重大決策應基於民主原則,應由儘可能多的國家和公民共同參與其中。為此,哈薩克斯坦建立了這個國際信息通信平台,供全球民眾討論各類問題,並能夠向各國領導人或專家提出問題並獲得答覆。[6]

2015年,納扎爾巴耶夫基金會組織了能夠進行國際性論壇的平台——阿斯塔納俱樂部。通過這一平台,每年都會聚集來自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中東和亞洲等地區的政治人物、外交官和智庫專家,討論全球趨勢並尋找解決全球和歐亞地區問題的方案。[7]


Remove ads

建交列表

亞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非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Remove ads

歐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Remove ads

美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Remove ads

大洋洲

更多信息 國家, 建交日期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