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與渤海國的戰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與渤海國的戰爭為732年渤海國與唐朝在登州的軍事衝突,朝鮮半島稱之為海唐戰爭。
背景
渤海國第二任君主大武藝(在位時間719-737年)雖然仿效唐制在渤海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與唐朝交往時仍然奉唐朝為宗主國。但他登基後採用自己的年號。而且由於渤海國受到唐朝,新羅和黑水靺鞨的包圍,大武藝尤其對唐朝設立黑水都督府感到不滿。因此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派兵討伐黑水靺鞨,還侵擾過大唐的邊疆和沿海。
渤海國和唐朝交往頻繁,他親唐的弟弟大門藝逃至長安。大武藝十分怨恨大門藝,秘密派刺客在洛陽天津橋南暗殺大門藝未遂;唐玄宗命令河南府搜捕大武藝派來的刺客,把他們全部殺死。
登州交鋒
732年,大武藝派將軍張文休率領水軍跨渤海灣進攻唐朝登州(今山東蓬萊),殺死登州刺史韋俊[1]。唐玄宗命葛福順率兵從幽州征討渤海國。733年,新羅奉唐朝之命從南方攻擊渤海,由於大雪,士卒死者過半,無功而還[2]。
後續
雖然雙方曾經存在衝突,但此後渤海國仍然向唐朝進貢,史載有140餘次。762年,唐代宗冊封大欽茂為渤海國王,唐朝正式將渤海國由羈縻州府(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郡王)升為藩屬國。
唐朝著名詩人溫庭筠送渤海國王子回國時曾贈《送渤海王子歸國》詩:「疆里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注釋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