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喜蔭斯氏脂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喜蔭斯氏脂䲁(學名:Starksia springeri),為輻鰭魚綱䲁形目脂䲁科斯氏脂䲁屬的一個種[3],種名以史密森尼學會科學家維克多·G·斯普林格(Victor G. Springer)命名,分布於西大西洋古拉索海域,深度1至25公尺,本魚體長,扁平,頭鈍,無眼觸鬚,鼻孔及頸觸鬚不分枝,背鰭硬棘與鰭條之間有缺刻,雄魚第一臀鰭棘長與鰭的其餘部分分離,變為性器官,側線連續,前段拱起,後段直,頭體淺褐色,有不規則的深紅褐色斑點,這些斑點排列形成網狀紋路,眼後的頰部具有明顯的不規則深色橫條或斑點,前鰓蓋骨的後緣具有一條深色線條,背鰭軟條基部有一黑色眼斑,背鰭硬棘18枚、背鰭軟條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5枚,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平坦的珊瑚礁平台,生活習性不明。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