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單簧管協奏曲 (科普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單簧管協奏曲》,也稱為《為單簧管弦樂豎琴的協奏曲》,是亞倫·科普蘭於1947年至1949年之間創作的協奏曲。[1] 這首協奏曲後來由傑羅姆·羅賓斯編排為芭蕾舞《吹笛者》 (Pied Piper)(1951)。

歷史

創作過程

科普蘭創作第三號交響曲後不久,爵士單簧管演奏家班尼·古德曼於1947年委託他為單簧管創作協奏曲。古德曼告訴科普蘭的傳記作家維維安·佩里斯(Vivian Perlis): [2] [3]

我並沒要求科普蘭應該寫什麼。 他完全可以自由發揮,除了我該享有兩年的獨家演出權。 我付了2000美元,這確實是一筆錢。 當時能選擇的美國作曲家並不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什麼麻煩,除了他在華彩樂段前寫了一些重複的樂句,對那裡我們有一點小小的爭吵。 我不太喜歡把它省略掉--這裡是中提琴發出回聲給單簧管提示的地方。 但我想亞倫最終還是把它省略了……亞倫和我在他的指揮下演奏了這首協奏曲很多次,並錄製了兩張唱片。」

1947年,科普蘭在里約熱內盧擔任講師和指揮。 他在該地寫了許多這首協奏曲的草稿。

1948年8月26日,科普蘭寫道,這首協奏曲仍然「在緩慢進行中」。[4] 一個月後,他在一封信中寫道,這首曲子就快完成了。[5] 1948年12月6日,他寫信給作曲家卡洛斯·查韋斯,說他已經完成了這首曲子,並對結果感到十分滿意。[6]

科普蘭曾接受指揮謝爾蓋‧庫塞維茨基的委託,將協奏曲的第一個樂章改編成為「弦樂的輓歌」 (Elgey for Strings) ,並安排在波士頓交響樂團的表演中。但是,1950年8月29日,科普蘭又寫信給庫塞維茨基,表示想要退回這項委託。作曲家解釋,經過深思熟慮,他認為自己這樣改編第一樂章「會脫離我最初構想的協奏曲的完整性,而我基本上不願意這樣做」。科普蘭寫道,他還擔心,在協奏曲還沒有首演時,單獨演出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古德曼一再推遲首演),可能會被公眾誤認為是對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的品質有所遲疑。他後來提出了別的方式來實現他對此輓歌的承諾。 [7]

Remove ads

演出過程

Thumb
1961年6月2日,科普蘭單簧管協奏曲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演出,由 Milenko stefanovič 擔任獨奏,科普蘭指揮貝爾格勒愛樂樂團

1950年11月6日,班尼·古德曼擔任獨奏家,弗里茲·賴納擔任指揮,與NBC交響樂團在NBC廣播節目中首演此曲。[8]

不過,有人覺得上述並不算是世界首演,而該是1950年11月28日由尤金·奧曼迪與拉爾夫·麥克蘭(Ralph McLane)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演出,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公開演出」。 [9]無論如何,這確實是這首協奏曲首次登台演出。 [10]這場演出是科普蘭故意安排給古德曼增加壓力的,可能剛好就在兩年獨演出權的結束時限之後,因為古德曼一直推遲首演的時間[8]

這首協奏曲很快就成為了單簧管演奏曲目中的標準曲目。 自班尼 · 古德曼以來,其他知名的演出包括: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