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map
Remove ads

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為一座已停用的橋梁。該橋位於原平漢鐵路鄭州黃河橋下游,同舊橋的兩端分別相距500米和375米,建成於1960年,在1960-2014年間為京廣鐵路跨越黃河的橋梁。

事实速览 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 座標 ...

歷史

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原名鄭州黃河鐵路大橋,於1954年2月開始設計,為雙線鐵路橋,用以取代單線的平漢鐵路鄭州黃河橋。1957年,該橋被列入鐵道部「二五」計劃,並於1958年5月14日動工修建,1960年3月25日建成,4月20日通車,投資4978萬元。

該橋南端原有16孔鋼梁位於2.5‰的坡道上,其餘為平坡。運營以後,發現河床因淤積而水面逐年升高。為了改善橋下淨空,1976年將坡道上的鋼梁抬平。為了不使京廣鐵路中斷行車,在抬梁施工期間,已改造為公路橋的舊鐵路橋恢復使用,在晝間通行列車,夜間則照常行駛汽車,一時形成了火車與汽車,白天與晚間交替通行的景象[1]

2008年該橋改名為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得名於橋北附近始建於清雍正元年,號稱黃河第一觀的嘉應觀[2]

2014年5月16日,京廣鐵路開始改經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跨越黃河,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自此停用,這是京廣鐵路跨黃河段的第二次改線[3]

Remove ads

設計

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全長2889.8米,分71跨、72個橋墩,每孔跨度為40.7米。雙線共用142孔上承鋼板梁,橋梁墩台和基礎均採用兩根直徑為3.6米的鋼筋混凝土管柱,墩台直接建築在管柱上,頂部有橫梁相連,形成門式剛構。由於當時的建橋技術和地理條件限制,大橋橋墩入土深度只有30米,基礎較淺,從1990年開始每年拋石護墩。該橋設計最高時速80km/h,自2001年6月19日晚6時起對通過鄭州黃河橋的貨車限速55km/h,客車110km/h。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