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嘉萊省
越南中部高原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嘉萊省(越南語:Tỉnh Gia Lai/省嘉萊[1])是越南西原高原的一個省,省蒞歸仁市。
Remove ads
地理
歷史
嘉萊省地處西原北部,自古以來是越南少數民族嘉萊族、羅低族等少數民族的世居領地。最初,嘉萊人在此建立以「火王」「水王」「風王」信仰為中心的部落政權,其首領號稱「麻曹」(M'tao)或者「父道」(potao)。第一代「麻曹」名為繄詩(Y Thih),居住在坡離具(Plei Ku,即岧嶚)一帶的麻曹村(Plei M'tao)。據稱其出生時手持一塊鑌鐵,此鑌鐵後被鑄造為聖劍,繄詩用其征服大小嘉萊諸部,稱霸西原。繄詩去世後,傳位其外甥。
20世紀初,法國殖民者開拓西原,將嘉萊省一帶正式納入越南版圖。1904年(成泰十六年)4月7日,法國公使烏登丹(Odend』hal)巡上游地區時,因試圖參觀火舍的聖劍,被火王蘇乙(Siu Ăt)所殺。4月10日,法軍進攻火舍,擊敗火王蘇乙,隨後吞併整個嘉萊地區。[2]7月25日,法屬印度支那政府議定設立坡離俱低蠻省(Plei Ku Der),並於崑嵩(Kun Tum)、岧嶚(Cheo Reo)二地設立代理屯,派遣代理官管治上游諸蠻民。[3]
1907年(成泰十九年)4月25日,殖民政府撤銷坡離俱低蠻省,將管轄嘉萊地區的岧嶚屯劃入富安省,並以其所屬蠻柵分置五總,設立歸化縣,委派縣丞一人。[4]
1913年2月9日,殖民政府在西原地區設立崑嵩省,管轄崑嵩屯和岧嶚屯。
1917年,以平定省上游之安西邑成立安溪代理屯,並設新安縣。
1932年5月25日,殖民政府議定設立嘉萊省(法文稱坡離俱省),坡離俱代理座和岧嶚代理座劃歸嘉萊省。
1945年八月革命爆發時,嘉萊省共轄坡離俱市社(波來古市社)、安溪縣、坡離克里縣、諸絲縣、岧嶚縣等。
1946年5月27日,殖民政府在西原高原成立自治政權南印度支那上游地區,下轄西原5省。次月,殖民政府將省名定為波來古省(坡離俱省),而北越則繼續稱為嘉萊省。
1949年5月30日,南印度支那上游地區政權解散,西原5省併入越南國。
Remove ads
1955年3月11日,越南國首相吳廷琰廢除「皇朝疆土」,將波來古省直接納入中央政府管轄。
1958年,越南共和國吳廷琰政府將波來古省劃分為麗忠郡、麗清郡和岧嶚郡3郡。
1962年,南越政府將岧嶚郡劃出,成立富本省。波來古省重新劃分為麗忠郡、清安郡和富仁郡3郡。
1975年3月,越南南方共和國解放嘉萊省。10月,嘉萊省和崑嵩省合併為嘉萊-崑嵩省。富本省最初併入多樂省,後又劃歸嘉萊-崑嵩省。嘉萊省區域包括波來古市社、安溪縣、阿雲巴縣、諸巴縣、諸博容縣和芒楊縣1市社5縣。
1984年12月28日,嘉萊-崑嵩省公伯隴縣部分區域劃歸安溪縣管轄;安溪縣析置克邦縣[7]。
1988年5月30日,嘉萊-崑嵩省安溪縣析置公則若縣[8]。
1991年8月12日,嘉萊-崑嵩省重新分設為嘉萊省和崑嵩省;嘉萊省下轄波來古市社、芒楊縣、安溪縣、克邦縣、公則若縣、諸色縣、諸巴縣、諸博容縣、阿雲巴縣、克容巴縣1市社9縣,省蒞波來古市社[9]。
1991年10月15日,諸博容縣和諸巴縣析置德基縣[10]。
1996年11月11日,諸巴縣部分區域劃歸波來古市社管轄;芒楊縣3社和波來古市社2社劃歸諸巴縣管轄;諸巴縣析置亞格來縣[11]。
1998年3月12日,波來古市社被評定為三級城市。
2002年5月13日,亞格來縣1社劃歸波來古市管轄[14]。
2003年12月9日,安溪縣分設為安溪市社和得婆縣[16]。
2007年3月30日,阿雲巴縣分設為阿雲巴市社和富善縣[17]。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嘉萊省下轄2市2市社14縣,省蒞歸仁市。
- 歸仁市
- 波來古市(Thành phố Pleiku)
- 安溪市社(Thị xã An Khê)
- 阿雲巴市社(Thị xã Ayun Pa)
- 諸巴縣(Huyện Chư Păh)
- 諸博容縣(Huyện Chư Prông)
- 諸蒲縣(Huyện Chư Pưh)
- 諸色縣(Huyện Chư Sê)
- 得都阿縣(Huyện Đắk Đoa)
- 得婆縣(Huyện Đắk Pơ)
- 德基縣(Huyện Đức Cơ)
- 亞格來縣(Huyện Ia Grai)
- 亞巴縣(Huyện Ia Pa)
- 克邦縣(Huyện K'Bang)
- 公則若縣(Huyện Kông Chro)
- 克容巴縣(Huyện Krông Pa)
- 芒楊縣(Huyện Mang Yang)
- 富善縣(Huyện Phú Thiện)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