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子部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子部落(蒙古語:ᠳᠦᠷᠪᠡᠨ ᠬᠡᠦᠬᠡᠳ
ᠠᠶᠢᠮᠠᠭ,鮑培轉寫:Dörben keked ayimaγ),是清代蒙古部落,後編為四子部落旗。
成吉思汗長弟拙赤合撒兒15世孫諾顏泰時,在呼倫貝爾及以北一帶游牧。張穆《蒙古遊牧記》載:「諾顏泰……有子四,長僧格,號墨爾根和碩齊;次索諾木。號達爾漢台吉;次鄂木布,號布庫台吉;次伊爾扎布,號墨爾根台吉」。這四子分牧而居,遂被稱為四子部落,蒙古語也叫「杜爾伯特」。四子部落與愛納噶的杜爾伯特部同宗同祖,同屬博爾濟吉特氏,只是其「杜爾伯特」一名來自諾顏泰的四個兒子[1]。
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四子部落相繼歸降皇太極;部落此時已從呼倫貝爾移牧西拉木倫河一帶。清順治八年(1651年)設一扎薩克旗,稱為「四子部落旗」。此後又和茂明安部、烏喇特部從科爾沁移至歸化城土默特東北,屬烏蘭察布盟[2]。民國初年改稱四子王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