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海華夷總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海華夷總圖》,是一幅於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所製的基於佛教世界觀的世界地圖。此圖的流傳版本為明代學者章潢著《圖書編》中所收錄,現收於四庫全書及典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1][2][3][4]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圖書編 (四庫全書本)

簡介
《四海華夷總圖》以源自印度教、佛教世界觀的南瞻部洲為藍本,其大陸為方形,以青藏高原為中心,中國在東,印度在南,波斯在西,草原在北。章璜即在圖右側注釋稱「此釋典所載四大海中南瞻部洲之圖,姑存之以備考」。
《四海華夷總圖》在南瞻部洲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量中國傳統地理知識,如圖中西側有波剌斯(波斯帝國)、弗懍(東羅馬帝國),和大秦(羅馬帝國)。圖中又將天竺(印度)分為東西南北中五部,以及印度的各地名,則都是依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對印度的記載而來。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