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幸福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幸福日(英文: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為每年的3月20日,是聯合國於2012年設立的國際節日,旨在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意識到幸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邀請所有年齡段的人以適當方式紀念和慶祝國際幸福日。[1]
歷史
2006年,傑米·伊利恩(Jayme Illien)與世界幸福基金會時任主席路易斯·加拉多(Luis Gallardo)共同創立了「快樂主義」(Happytalism)。2011年,傑米·伊利恩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國際幸福日的構想,他希望聯合國大會通過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在全世界推廣幸福經濟學。聯合國大會採納了這一想法。[2]
2011年7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第65/309號決議,承認幸福是「人類的基本目標」,即不丹時任總理吉格梅·廷利的一項倡議,該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以追求國民幸福總值的目標而聞名。[2][3]

2012年6月28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第66/281號決議[4],決議指出:
大會意識到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目標,確認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世目標和願望,具有現實意義,在公共政策目標中對此予以承認具有重要意義,又確認需要採取更包容、公平和平衡的經濟增長方式,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消除貧窮,增進全體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決定宣布3月20日為國際幸福日;邀請所有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和其他國際和區域組織以及包括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在內的民間社會以適當方式紀念國際幸福日,包括為此舉辦教育和公共宣傳活動。[5]
Remove ads
主旨和倡議
2013年3月20日為首個國際幸福日,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當天發表致辭,呼籲國際社會應進一步致力於可持續發展,關注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共同建設人類嚮往的幸福未來。[6]
“ | 值此首個國際幸福日之際,讓我們進一步致力於包容且可持續的人類發展,重申我們幫助他人的承諾。在投身公益的同時,我們自身也會得到充實。善心會帶來幸福,並有助於建設我們嚮往的未來。 | ” |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2013年3月20日 |
世界幸福日在傑米·伊利恩的理念基礎上向前邁出了一步,讓人們認識到幸福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將幸福納入公共政策的必要性。聯合國大會也呼籲人們不斷進步,在國際幸福日多做一些小事,讓他們的生活繼續變得更好。[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