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圓應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圆应塔
Remove ads

圓應塔,又名崇恩塔延恩塔,俗稱西林塔,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岳陽街道中山路666號的西林寺中,是一座七級八面的磚木樓閣式塔,同時是上海市現存的最高的古塔。該塔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重建,正統九年(1444年)重建於西林寺的大佛殿後。清朝時圓應塔曾被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塔檐年久失修,圓應塔的大部分塔檐一度被拆除。1982年,圓應塔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2]。1993年至1994年,圓應塔得以重修並恢復原貌。在這次維修中,考古人員從圓應塔內發掘出了大量文物。

事实速览 圓應塔 (西林塔),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圓應塔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的接待院旁,之後寺院及塔均在戰亂中被毀。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時,接待院和該塔均由僧人淳厚募資重建,接待院更名為西林寺,而塔得名為圓應塔,又名崇恩塔、延恩塔。因塔在西林寺旁,故又被稱為西林塔。此後該塔塌毀,正統九年(1444年)時被西林寺僧人法盨遷建於寺內的大佛殿後面[a]。此後該塔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均得以重修。[3][4][5][6][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圓應塔被列為松江縣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久失修,圓應塔的木質結構已經完全腐朽,偶有殘塊掉落。為保護行人安全,1965年,圓應塔的第二層至第六層的清代所建的腰檐、平座、欄杆等部分被完全拆除,僅剩磚砌塔身和第七層迴廊及頂層塔檐。1982年,圓應塔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5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松江縣人民政府組成「松江西林塔修繕領導小組」和「修塔辦公室」,相關維護工程於1993年10月開工。在這次維修中,施工人員更換了損毀的塔剎,並在塔剎下發現了天宮,另在塔心室內發現了地宮。該維修工程於1994年完工,重修後的圓應塔恢復了原有樣貌。[3][4][6][7]

Remove ads

結構

Thumb
圓應塔地宮模型

圓應塔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岳陽街道中山路666號的西林寺中,為七級八面的磚木樓閣式塔,通高46.5米,是上海最高的古塔。該塔建築風格整體為宋朝樣式,塔內有正方形塔心室,塔心室中有鑲嵌入磚砌塔身的石台階。每層有相間隔的四面開門,每層開門方向均轉換,底層的北側塔門因建有塔梯而被封堵。底層外有圍廊,第二層及以上的塔門外建有平座,平座周圍有欄杆。平左下方及塔頂均建有腰檐,塔頂上方為塔剎。塔剎下方的塔身內建有一座天宮長寬均為0.8米,深0.75米,塔剎的中心木從天宮中央穿過。塔心室的地板下方發現一座地宮,其頂部距離塔心室地面1.18米,長1.13米,寬1.08米,深0.82米,其內北、東、西三面均有磚砌的三層台階式供台。部分塔磚上刻有捐資人的姓名。[3][4][7][8]

出土文物

Thumb
圓應塔出土玉器

1993年11月29日,維修人員在用起吊設備拆卸塔剎上的鎏金寶瓶時,發現了其內的60餘件文物,其中包括一件銀經盒、四件銅盒、五尊銅鎏金佛像、兩枚銅印、一件銀質插花瓶、一塊木銘文版和若干錢幣等。天公重出土有一塊石碑、二十餘尊佛像、兩尊白玉童子、五部經書(殘)、一方青玉硯、一件青玉劍璏、一串瑪瑙念珠、一件鎏金銀塔等,另有一塊石碑。地宮內出土了八十餘尊佛造像、一個金剛鈴、九枚錢幣、一件壓勝錢、一個玉飾件,另有兩塊石碑。[3][8]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