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或時期) | 計算者、計算工具(或歷史文物記載) | 圓周率值的精確程度(或當時採用的值) | 
| 約公元前26世紀 | 埃及胡夫金字塔和美杜姆[1] |   | 
| 約公元前19世紀或更早 | 埃及萊因德數學紙草書和莫斯科數學紙草書(Moscow Mathematical Papyrus) |   | 
| 約公元前19世紀 | 巴比倫數學家 |   | 
| 約公元前9世紀 | 印度《百道梵書》(Shatapatha Brahmana) |   | 
| 約公元前6世紀 | 印度《繩法經》[2](Śulbasūtras) |   | 
| 公元前434年 | 阿那克薩哥拉試圖使用尺規作圖而化圓為方 | 
| 約公元前250年 | 阿基米德 |  
   | 
| 約公元前20年 | 維特魯威[來源請求] |   | 
| 公元5年 | 劉歆[3] | 3.1457 | 
| 約公元130年 | 張衡[4] |   | 
|   | 
|   | 
| 約公元150年 | 托勒密 |   | 
| 約公元250年 | 王蕃 | 
   | 
| 公元263年 | 劉徽 |   | 
|   | 
| 約公元400年 | 何承天 |   | 
| 約公元480年 | 祖沖之 |   | 
| 公元499年 | 阿耶波多 |   | 
| 約公元640年 | 婆羅摩笈多 |   | 
| 約公元800年 | 花剌子密 | 3.1416 | 
| 約公元1150年 | 婆什迦羅第二 |   | 
|   | 
| 公元1220年 | 斐波那契 | 3.141818 | 
| 公元1320年 | 趙友欽 | 3.141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