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團結國家十講
賴清德於2025年進行的一系列演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團結國家十講》是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於2025年發表的一系列演說,旨在團結國家。賴清德於第一講時,表示十講將分別談論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臺灣[1]。
![]() |
內容
第一講於2025年6月22日晚間於「國際扶輪社3490地區第九分區聯合例會」發表。賴強調,臺灣的國家主權屬於2,300萬人民,我國的主權與治權涵蓋臺澎金馬。他明確指出,中國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以聲稱擁有臺灣主權的說法是「大錯特錯」,國際社會對此不承認也不同意。總統引用歷史資料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有獨立的生態系統,是南島文化的起源地,且《舊金山和約》並未將臺灣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臺灣任何一天。
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及「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對國家主權、國軍滲透、混淆國家認同、兩岸交流統戰滲透、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總統表示臺灣將勇敢面對。他提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政府將強化國防、經濟韌性,並已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策略,期盼國人團結合作。賴也指出臺灣目前的經濟成就亮眼,自由民主表現傲人,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民主指數全球第12,亞洲第1。在半導體、筆記型電腦、AI伺服器、高階自行車、扣件及手工具機等產業領域均居全球重要地位。他期盼能與全體國人攜手打拚,團結2,300萬人民的意志,共同守護國家主權、民主自由、現有生活方式與下一代的未來,讓臺灣的民主之光照亮世界。[2][3]。
Remove ads
2025年6月24日晚間,賴清德總統出席於桃園市古華花園飯店舉行的「桃園市客家青年會『在變局中堅守信念-民主、公義與未來的臺灣客家論壇』」,並發表第二講,主軸為「團結」。深入闡述了臺灣從戰後一路走向民主化的過程中,如何憑藉團結的力量克服挑戰並取得多項成就。他強調,臺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並非對立,兩者的交集點在於「臺灣人民主體」——即這片土地上兩千三百萬人民。總統呼籲,兩種認同都應相互接納與尊重,避免被惡意曲解而破壞了內部團結,進而遭到統戰滲透。
賴清德總統進一步指出,維護國家主權是臺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絕大多數民眾支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堅守「主權不容侵犯併吞」的「四個堅持」。他明確定義了「臺灣派」和「親中華民國派」的共同目標,即團結反共。總統強調,不反共的便不是真正的「中華民國派」,不護臺的也非真正的「臺灣派」,只有兩者攜手合作,才能共同守護民主臺灣,拒絕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與併吞[4][5]。
第三講於2025年6月29日上午,在新竹的「國際獅子會300B6區年度感恩餐會」發表,主軸為「憲政體制」。賴清德首先闡述了中華民國憲法的發展歷程,從1936年的「五五憲草」到1947年的正式實施。他強調,雖然有憲法,但台灣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人權遭受嚴重侵害。直到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及後續的社會運動,才逐步推動了七次修憲,才實現了主權在民的目標。
總統指出,五院應相互尊重、相互制衡。針對近期立法院通過的爭議法案,賴總統特別點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被憲法法庭宣告違憲的事實,並詳述其如何侵犯總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人民的權利。他也提及了其他爭議法案,如《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修正案及「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總報告,並強調行政院提出覆議是其權利與責任。 賴總統引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勞拉·珍·亞當斯的名言「醫治民主之弊,唯有更民主」,強調民主爭議應透過憲法法庭的判決和公民直接民權來解決。他肯定臺灣社會的公民力量,從野百合學運、野草莓運動、太陽花學運,到近期為回復國會秩序、阻止共產黨併吞的青鳥行動和大罷免行動,這些都是公民自動自發、深化民主、守護國家的體現[6]。
Remove ads
2025年7月1日晚間,賴清德出席「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真情服務分享成功」並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主軸為「國防」[7]。他首先重申國防目的在於「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並強調國軍應「效忠國家,愛護人民」。他肯定國軍是一支有能力保護國家的勁旅,無論是歷史上的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或是近年來的救災抗災,都展現了國軍的貢獻與軍民一心的精神。總統表示,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包括軍公教加薪、提高志願役與戰鬥部隊加給,並推動「興安專案」與「展興專案」改善營舍環境。此外,也精進對國軍眷屬的照顧,並開放軍人出國自由行、提供軍人優先登機服務等。
賴清德再指出,中國軍事預算不斷攀升,且其威脅已超出第一島鏈,目標在於西太平洋稱霸並改變國際秩序。中國透過文攻武嚇,包括灰色地帶侵擾、滲透統戰、輿論戰、pp心理戰]]等手段,企圖打擊國軍士氣[8]。為此,臺灣必須全力推動國防改革,學習俄烏戰爭等經驗,加速國防產業自主升級並提升國軍戰力,以達到「有實力的真和平」。臺灣的軍事戰略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戰戰略為「多域拒止、韌性防衛」,並透過提升不對稱戰力、強化實戰化訓練、投資新興科技、打造堅實後備部隊等方式來達成目標。
賴清德接著提到,蔡英文前總統任內逐年提高國防預算,而他上任後更宣布將國防預算占比提升至GDP的3%以上,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他感謝美國持續履行對臺承諾,不僅軍售先進武器,更透過「外國軍事融資」與「總統撥款權」無償軍援臺灣,並加強軍事協訓與交流計畫,顯見美國對臺灣的堅定支持。同時,臺灣也積極推動國防自主,發展勇鷹高教機、海鯤號潛艦等。在臺美國防工業合作方面,雙方廠商共同訪臺,目標是打造臺美國防共同供應鏈,提升臺灣國防工業並帶動經濟發展。
賴清德強調,守護國家不能僅依靠國軍,民眾、各社團、地方政府都應合作,因此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目標是維持政府、社會民生必要功能運作,並支持國軍行動。他鼓勵民間投入防災士訓練,並推動各鄉鎮市區成立防災協作中心,讓中央與地方串聯,透過「城鎮韌性演習」強化社會的自救與支援國防能力[9]。
賴清德對立法院凍結和刪減國防預算表示惋惜,認為此舉會影響國際對臺灣自我防衛決心的誤解,損害國家形象。他強調,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關係到全球經濟與自由貿易體系,臺灣安全是全世界的問題。真正的和平需要實力來達成,而非一紙協議或退讓。臺灣永遠不會主動發起戰爭,但會堅定守護國家、區域及世界的現狀與和平。
Remove ads
第五講原定於2025年7月5日晚間「國際獅子會300E3區高雄市雄大獅子會雄獅之約」發表,主題為「外交」。但後來因受到丹娜絲颱風影響而取消。[10]之後試圖於花蓮煙波飯店的第七講也因薇帕颱風來襲延後。[11]
各方迴響
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人曹興誠認為賴總統的「團結十講」離題,喊話賴總統加入抗共保台的論述。[12]而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堅定與總統站在一起,支持『團結十講』推動社會對話[13][14]。
中國國民黨表示,賴清德在第四講中誤導攻擊在野黨,忽略在野黨幫國軍加薪的事實[15][16]。盧秀燕表示,有將近7成民眾希望總統講經濟,建議總統針對民意提出經濟的議題予以回應[17]。台灣民眾黨則表示,第四講中國防部遭凍結的預算提案,除海鯤號因海測尚未完成,其餘已全數解凍,但賴總統繼續造謠在野罔顧國防、刪凍預算[18][19]。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發言人陳斌華則把「︁團結十講」形容為「錯漏百出的台獨歪理邪說大雜膾和……社會動員」。[20]
爭議
賴清德在第二講中拋出「雜質說」。他表示,「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一般,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煉成鋼,打掉『雜質』,淬鍊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鋼鐵般的意志」。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賴總統每一次脫稿演出,都是他的真心話,他心中就是希望打掉雜質做純化或清洗」。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與四名黨公職,則舉牌向賴清德抗議並遞交陳情書,強調「人民不是雜質,只有民主變質」,要求賴清德儘速道歉。[21]
賴清德在第三講提及1946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強調當時台灣並沒有派人參與制憲,遭國民黨批評「總統搞錯歷史事實」。國民黨表示,當年有18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出席制憲。[21]
賴清德在第四講表示在野黨先前在國會凍刪國防預算,總額是史上最高;立法院國民黨團反批,中央政府國防總預算編列高達4,760億元,也是史上最高;民眾黨團則表示,相關凍結的提案,除了海鯤號因為海測尚未完成,其餘都已全數解凍。[22]在第四講提出的軍人升等商務艙也遭航空業質疑此政策合理性。[2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