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山灣孤兒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土山灣孤兒院(法語:L' Orphelinat de T'ou-sè-wè)是一家曾有的教會孤兒院,1864年由法國耶穌會建立在上海徐家匯之南的土山灣地區而得名。土山灣最早由清代江蘇巡撫林則徐開挖蒲匯塘河道時,將開挖出的泥土在附近堆成一座土山而得名。孤兒院舊址現在地址為徐家匯蒲匯塘路55號。
1840年,以法國耶穌會為主的大批外國傳教士來到上海,在徐家匯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藏書樓、教會學校、慈善機構等,形成了上海天主教教務中心[1],土山灣孤兒院也是在此背景下建成的。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
土山灣孤兒院在撫養孤兒之餘,還創辦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對繪畫、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藝術領域都有所涉及,很多新工藝都發源於此,土山灣對中國近代繪畫、照相、印刷出版、海派雕刻等手工技藝有着深遠的影響,為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產生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書畫大師任伯年、劉海粟、徐悲鴻都曾在此任教[2],徐悲鴻直言:「土山灣亦有可畫之所,蓋中國西洋畫土山灣老照片之搖籃也」,稱土山灣畫館為「中國西洋畫的搖籃」[3]。中國雕塑藝術奠基人張充仁、雕刻工藝大師徐寶慶均在土山灣開始了藝術啟蒙[1]。
土山灣文化保護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於1960年關閉,孤兒院的各個工藝部門也在之前的公私合營中被一一拆分。土山灣的眾多文化遺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其歷史價值長期不被重視。
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2000年代後,政府逐漸加強了對土山灣文化的研究與保護[2],於2008年6月20日舉辦了「土山灣文化歷史論壇」,開始着手建立土山灣博物館,在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會召開期間正式開館。
博物館位於舊址一樓,展廳面積近900平方米,展品不僅有張充仁、徐寶慶等大師作品,更有參加過世博會歷經滄桑、榮歸故里的土山灣牌樓、木塔、水彩畫等文化瑰寶。其中,土山灣牌樓於1913年製作,2009年回歸中國,修復費用達180萬人民幣。
一號展廳詳細展示了徐家匯形成的歷史,而二號展廳有當年孤兒生活的場景、土山灣老人口述的歷史,這些都通過電子視頻的方式呈現。
2014年,入選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