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是以雪域高原、冰山雪峰、土林地貌為主要景觀的特殊地貌類風景區,同時擁有古格王國遺址皮央和東嘎遺址等人文景觀。

2012年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為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015年1月30日列入中國世界遺產名錄預備名單[2]

概述

自然景觀

從自然角度來看,提名地擁有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土林」,其在美學和地質學上都呈現出突出的普遍價值。提名地扎達盆地和薩特萊傑河流域周圍的湖泊沉積岩屬於土林類型,但又呈現出獨特的特徵,形成了一種「古格型」。「古格型」由半固結的湖相河流粘土、砂礫石組成,以「寶塔林」為基本結構單元,形成於乾旱氣候條件下,以施工縫為主,受河流侵蝕、雨水沖蝕和凍害風化等作用的影響。扎達縣周圍的土林體型挺拔,類型多樣,在青藏高原特定的極端自然環境中展現出獨特的美學特徵。提名地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層理結構和物理成分,其中大量的化石為青藏高原古環境演化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證據。[2]

人文景觀

從文化角度看,土林-古格一帶孕育了獨特的古格文明,宮殿遺址和石窟遺址便是有力的見證。古格王國是吐蕃王朝覆滅後西藏地方政權中最具影響力的王朝,如同龐貝古城瑪雅文明一樣,在其鼎盛時期戛然而止。古格遺址作為朗達瑪滅佛藏傳佛教第二次繁榮的發源地,真實地記錄了公元10世紀末藏傳佛教的發展歷史。古格藝術流派代表了藏族宗教藝術發展的巔峰,體現了本土藝術與外來藝術、宗教文化與世俗文化的交流。[2]

突出的普遍價值

該處遺產地被認為具備突出的普遍價值,符合世界遺產名錄的以下登錄標準。[2]

  • 標準(ii):古格藝術流派是以古格遺址為中心的西藏地方藝術流派,代表了西藏宗教藝術發展的頂峰,體現了西藏本土價值觀與外來價值觀進行文化交流的輝煌成就。古格王國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南鄰印度尼泊爾,西接克什米爾伊朗,是橫跨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這一特殊地理位置賦予了其藝術流派明顯的異域風情和普遍的包容性,這在豐富多樣的藏傳佛教壁畫中可見一斑。例如,托林寺的《十六金剛舞者圖》吸收了印度犍陀羅藝術的特色;古格城堡的《四大天王佛母眷屬圖》和《保生大佛及其家人圖》則帶有古波斯的精美風格。
  • 標準(iii):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的古格遺址記錄了已經消失的古格文明,是古格王國歷史的見證。古格王國存在於公元10世紀至17世紀,共經歷了16位世襲國王。古格王國統治時期,戰亂少,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文化都達到了高度繁榮。古格王國代表了中世紀西藏文明的最高成就,被史學界稱為「古格文明」。據藏文史料記載,古格王國在金銀製造、冶煉、製陶、紡織、木工、縫紉、印刷、雕塑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古格遺址內有445座房屋遺址、879個洞窟、58座堡壘、32座佛塔以及眾多的地道、糧倉、武器庫,還有不計其數的宗教壁畫和佛像。
  • 標準(v):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是藏族傳統人類聚落和土地利用的傑出典範,體現了跨國文化交流下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藏族先民的「萬物有靈」、「天人合一」等信仰,這些信仰也體現在建築上,使建築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古格遺址與土林地貌的對應關係就是有力的佐證。古格遺址是典型的山地建築群體,位於相對高差170米的低山之上,與山體和諧、宏偉地融為一體,彰顯了王國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同時,藏族先民充分利用土林地貌的疏鬆、不固結的特性,建造了大量的洞窟建築,體現了人類對極端惡劣自然環境的適應。
  • 標準(vi):古格遺址現存的建築遺址是古格王國社會階層的實物形態,也是藏傳佛教宇宙觀的體現。古格遺址自下而上分為三層:底層為洞窟,居住平民和奴隸;中層為寺廟,居住僧侶;頂層為房屋,居住國王和貴族,這是古格文明社會階層分化的物質形態。提名地的托林寺與山南地區桑耶寺是中國最早的兩座曼陀羅式寺廟,其中托林寺的薩迦殿代表了藏傳佛教密宗的宇宙觀。
  • 標準(vii): 圖林古格堪稱自然奇觀,具有傑出的美學價值。古格遺址周邊的土林地貌是罕見的自然景觀。受地理位置、產狀、固結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土林形態複雜多樣,有的似人,有的似物。在青藏高原特定的自然環境下,加上古格宮、托林寺等文化遺蹟,土林-古格堪稱世界一絕。
  • 標準(viii):土林—古格的地質地貌特徵反映了喜馬拉雅山脈的隆升過程,是地球演化歷史的傑出見證。土林—古該地區的地貌發育與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隆升過程密切相關。其獨特的地貌特徵和地質遺蹟記錄了這一過程,為研究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隆升過程提供了實物資料。此外,沉積物中還發育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對研究某些物種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Remove ads

真實性和完整性

真實性

古格遺址內的宮殿、寺院和壁畫雖然脆弱,但其形式、設計、材質和維護均符合世界遺產真實性的要求。

古格王朝、托林寺、皮央東嘎等遺址是藏傳佛教的直接載體,至今仍是信眾頂禮膜拜的聖地,符合「心、情」真實性的要求。

古格遺址周邊環境變化不大,托林寺周圍有一些不適宜的現代建築,但這些建築是可以修復的。[2]

完整性

古格遺址單體建築和建築群體形態完整,建築群體功能布局保持完整,尤其是布局結構體現了古格文明的社會階層分層。其完整性還體現在其歷史、自然環境和地域的完整性上。

古格土林地貌完整地記錄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過程,幾乎囊括了所有類型的土林地貌,且不斷演化。其中景觀最為完整、優美的當屬提名地內的桑達溝和扎達溝。

提名遺產的範圍足夠廣泛,以確保圖林-古格文化和自然遺產價值的完整性。[2]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