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保羅禮拜堂 (哥倫比亞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聖保羅禮拜堂(St. Paul's Chapel)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哥倫比亞大學晨邊高地校園內,是一座美國聖公會教堂,建於 1903-1907 年,由豪威爾斯和斯托克斯建築師事務所(Howells & Stokes)的艾薩克·牛頓·菲爾普斯·斯托克斯(Isaac Newton Phelps Stokes)設計。外觀為意大利北部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而內部為拜占庭風格。[1]
聖保羅禮拜堂雖然是哥倫比亞大學總體規劃的一部分,但卻是校園內第一座非麥金米德與懷特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建築。[2]禮拜堂是慈善家安森·菲爾普斯·斯托克斯(Anson Phelps Stokes)的姐妹,奧利維亞·埃格斯頓·菲爾普斯·斯托克斯(Olivia Egleston Phelps Stokes)和卡羅琳·菲爾普斯·斯托克斯(Caroline Phelps Stokes)捐贈的禮物,以紀念她們的父母。她們捐贈時要求她們的侄子艾薩克·牛頓·菲爾普斯·斯托克斯,即《曼哈頓島肖像》的作者,來設計這座建築。[1][3][4]
Remove ads
建築
禮拜堂的紅磚外牆飾用石灰石、陶瓦和青銅裝飾,與校園內最初的麥金米德與懷特建築師事務所建築物相得益彰[2][5]。該建築的圓頂高出地面 91英尺(28公尺),[2],可能是美國教堂中第一個自立式圓頂[4]圓頂周圍的24 扇窗戶上寫着與大學有關的紐約著名家族的名字,例如菲利普·范科爾特蘭特(Philip Van Cortlandt)、德威特·克林頓和威廉·C·萊茵蘭德(William C. Rhinelander)。[5]教堂正立面的柱頂是 PRO ECCLESIA DEI, 意思是「為了上帝的聚會」。[4]前面的熟鐵大門來自於 1875 年關閉的荷蘭歸正會北堂(North Reformed Dutch Church)。[4]
禮拜堂的拜占庭式內飾採用瓜斯塔維諾瓷磚,在幾乎每個曲面上都裝飾以錯綜複雜的圖案。[4]半圓形後殿的三扇花窗玻璃窗由約翰·拉·法爾熱設計。禮拜堂里有一個中島勝壽的「和平祭壇」,這是一張木桌,其自然邊緣具有他標誌性風格。
在《紐約目擊者指南》中,聖保羅堂被稱為「哥倫比亞最壯觀的建築」,《AIA紐約市指南》也稱之為「哥倫比亞所有建築中最好的建築」[3]1966 年 9 月 20 日公布為紐約市地標。[5]
禮拜堂擁有「鏗鏘有力」的音響效果,使其成為舉辦長期音樂會系列「聖保羅音樂」的絕佳場所,其 Aeolian-Skinner 管風琴以其優美的音色而聞名。[2][3]
Remove ads
用途
在一周內,許多宗教團體都在教堂舉行聚會。每年這裡為各種信仰舉辦超過 600 場宗教儀式。[4]一些非宗教學生團體也使用該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學生雜誌「藍與白」(The Blue and White)和Postcrypt 咖啡館,這是一個每周提供現場音樂的民間音樂場所,被稱為「城市中最令人難忘(不是鬧鬼)的表演空間。」[3]禮拜堂的地下室設有 Postcrypt 畫廊。該大學的畢業典禮也使用聖保羅堂舉行,來紀念畢業生的成就。禮拜堂也很適合舉辦婚禮。
巴納德哥倫比亞古代戲劇社過去也曾使用禮拜堂來展示古希臘語或拉丁語的戲劇。
在流行文化中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