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灣城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灣城遺址,位於中國甘肅省金塔縣東北約150公里的額濟納河(黑河)東岸戈壁灘上[1],屬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是居延遺址[1]的一部分[2]。地灣城(蒙古語稱「烏蘭都日博勒金」[3])大約建於漢武帝元狩二年,為張掖郡肩水都尉肩水候官治所[4],此處由三塢一鄣組成,故也稱其為肩水候官障塢遺址。地灣城座北向南,城牆由夯土版築[2],遺址範圍為100乘100米[5]。
地灣城北距肩水金關遺址五百米,南距大灣城遺址九千米,它們共同構成了漢代邊塞「三城一關」格局[3]。現今,金塔縣政府將僅存一鄣的地灣城遺址與大灣城和肩水金關一併構建為肩水金關軍事文化旅遊景區[5][6]。
1930年,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成員瑞典考古學家弗克·貝格曼在地灣城發掘出2,383枚漢簡[1],此後該批漢簡因抗日戰爭爆發而被多次轉移[7],現藏於臺北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8]。1986年9月至10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肩水候官障塢遺址(今地灣城)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也出土了一批漢簡[a],現藏於甘肅簡牘博物館[9],2017年專載本次出土778枚漢簡的《地灣漢簡》一書正式出版[11]。從簡牘形制、性質、內容來說,兩批漢簡因具有一致性,故這兩批漢簡被稱為地灣漢簡[1],兩批漢簡均屬居延漢簡[2]。這兩批出土漢簡對研究漢代居延的軍事塞防體系和屯戍生活提供了大量資料[9]。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