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利奧多羅·比利亞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利奧多羅·比利亞松·蒙塔諾(西班牙語:Eliodoro Villazón Montaño,1848年1月22日—1939年9月) ,玻利維亞律師、外交官、政治家,曾於1909年至1913年擔任玻利維亞總統[1]。
Remove ads
人物經歷
比利亞松早年在家鄉薩卡瓦學習,在完成小學和中學學業後成為律師,曾創辦《鐵路》報。1871年他參加制憲會議,參與了新憲法的制定。[2]此後,他曾作為科恰班巴省的代表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其後,更於1880年至1884年出任玻利維亞財政和工業部長。
比利亞松在1900年、1902年至1903年10月27日兩度出任玻利維亞外交部長,任內他於1900年主持了外交部隨中央政府由蘇克雷遷往拉巴斯的遷移工作,[3]並致力於解決阿克雷戰爭後玻利維亞與巴西的領土糾紛問題,而玻利維亞也因此被迫簽署《彼得羅波利斯條約》,永久割讓阿克雷州與巴西。
其後,比利亞松在1904年至1909年出任玻利維亞第一副總統職務,在任內,他致力於同秘魯解決邊境糾紛,維護玻利維亞在馬努里皮河的主權。[4]1909年,比利亞松被伊斯梅爾·蒙特斯指定為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在同年舉行的總統選舉中,比利亞松以92%的選票擊敗對手維斯卡拉當選為玻利維亞總統,[5]並於當年8月12日正式就職。
比利亞松執政期間,他曾邀請德意志帝國的軍事代表團前往玻利維亞,負責協助玻利維亞改組軍隊。[6]政府亦於1913年修建了科恰班巴至阿拉尼的鐵路。[7]在外交方面,玻利維亞外交部長丹尼爾·桑切斯·布斯塔曼特與秘魯外交代表索倫·波羅簽署了《波羅—布斯塔曼特條約》,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玻利維亞與秘魯存在的領土糾紛。[8]
1913年8月14日,比利亞松卸任總統職務,伊斯梅爾·蒙特斯再度出任總統,之後比利亞松成為玻利維亞駐阿根廷特命全權大使。卸任後回到玻利維亞,直到1939年於故鄉科恰班巴逝世。[9]玻利維亞緊鄰阿根廷國界的比亞松市以他的名字命名。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