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及斑蚊
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及斑蚊(學名:Aedes aegypti,英語:yellow fever mosquito),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稱埃及伊蚊,是一種會傳播登革熱、屈公熱、茲卡熱、黃熱病與其他疾病的蚊子。此蚊可藉由腿部的白色標記與胸節上表面的里拉琴形狀來辨識。埃及斑蚊起源於非洲[2],但如今則可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區域發現到[3]。雌蚊的平均翅膀長度變化很大(棲息於秘魯的族群長度為1.67–3.83厘米)[4]。
Remove ads
疾病的擴散與預防方法
埃及斑蚊會傳播某些熱帶傳染性熱病。由於雌蚊需要讓牠的卵成熟,因此要靠叮咬來吸血。為了要尋找宿主,這些埃及斑蚊會被哺乳類所排放的化合物吸引,包括氨、二氧化碳、乳酸及辛烯醇等。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的科學家們,研究辛烯醇的化學結構,以更瞭解為什麼這個化學物質會讓埃及斑蚊被宿主吸引[5]。他們發現埃及斑蚊偏愛「右旋」的辛烯醇分子。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預防登革熱網頁,建議使用含有敵避(濃度不超過20-30%)的防蚊液來防蚊。該機構還提醒:
Remove ads
學名
埃及斑蚊的學名一開始為Culex aegypti,由弗雷德里克·哈塞爾奎斯特於1757年的論文Iter Palaestinum中命名[10]。哈塞爾奎斯特提供該物種的學名,並由其導師卡爾·林奈進行描述。這份作品後來被翻譯成德語,並於1762年以Reise nach Palästina名稱出版[11]。
參見
- 沃爾巴克氏體
- World mosquito program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