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斯馬尼亞澳洲雙鰭電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塔斯馬尼亞澳洲雙鰭電鰩(學名:Narcinops tasmaniensis),又稱塔斯馬尼亞澳洲雙鰭電鱝,為軟骨魚綱電鰩目雙鰭電鰩科澳洲雙鰭電鰩屬的一種[1],蘇格蘭博物學家約翰·理查森 (John Richardson) 在1841年向《倫敦動物學會學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本物種,將這個新物種歸類為Narcine屬,並給它取名tasmaniensis,因為它的模式標本是一隻長36公分的雌魚,採集自塔斯馬尼亞的亞瑟港[2][3],分布於西南太平洋澳洲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省、新南威爾斯等海域,深度5至640公尺,本魚具有抹刀形狀的胸鰭盤,帶有短而鈍的鼻子,中等大小的眼睛,後面是較小、接近圓形的氣孔,其邊緣光滑,頭部兩側有一對大型電器官,鼻孔之間有皮膚皺褶,後緣呈三葉狀,牙齒小,呈菱形且尖,它們以梅花形圖案排列成條帶,當嘴巴閉合時,條帶仍然暴露在外,圓盤下方有五對鰓縫。寬而扁平的尾巴比圓盤長約四分之一,兩側都有明顯的皮膚皺褶,背鰭2個,大小形狀相同,第一個背鰭起於腹鰭的後尖,尾鰭上葉有些稜角,尤其是成年雄魚,下葉則呈圓形,體呈現深棕色,魚鰭上的顏色逐漸變淺,腹部是白色,有時會有一些深色斑點[4],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夜行性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多毛類及甲殼類為食,體內的發電器官,可能用來防禦或捕食,胎生,雌魚可一次產下8尾幼魚,爾會被拖網所捕獲,無經濟價值。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