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多信使天文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多信使天文學是基於針對各種不同的「信使」(messenger)信號的、相互協作的天文觀測和解釋的一種天文學。行星際探測器可以造訪太陽系內的天體,但是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之外,那麼信息就只能依賴「系外信使」了。四種系外信使包括:電磁輻射引力波中微子,以及宇宙射線。它們是由不同的天體物理過程產生的,因此揭示了有關產生這些現象的源頭的不同的信息。

一般認為,太陽圈(日球層)以外的主要的多信使源主要包括緻密雙星(黑洞中子星)、超新星、不規則中子星、伽馬射線暴活動星系核相對論性噴流[1][2][3]。下表列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事件,以及預期的信使。

如果發現了某種信使而沒有同時發現另一種,也會揭示一些信息[4]

更多信息 事件類型, 電磁輻射 ...
Remove ads

觀測網絡

1999年在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建立的、並從2005年開始自動運行的「超新星早期預警系統」(SNEWS),結合了多重中微子探測器來產生超新星告警(參見微中子天文學)。

2013年建立的天體物理學多信使天文台網絡(AMON)[12][13],是一個更大並更具雄心的項目,目的是為早期觀測的數據分享提供便利,並鼓勵對「亞閾值」事件進行搜尋——這些事件對於任何單個設備來說都不易察覺。該網絡的總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里程碑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