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夜襲陽明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陽明堡夜襲或稱夜襲陽明堡,是指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129師769團(陳錫聯任團長)第3營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宣稱炸毀日本軍機24架,斃傷日軍百餘人,取得大捷,其戰果也得到了國民政府追認,至今作為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期間宣傳的重大勝利之一。但其結果與日軍檔案有較大差異,中共方面在對外宣傳、向國民政府上報以及內部材料三個方面記錄存在前後矛盾,且沒有控制機場打掃戰場,極大可能是誇大戰果的宣傳版本。
Remove ads
背景
陽明堡機場並不是經常有飛機停駐,有人員把守的機場。日軍作戰檔案中稱「前進機場」,國軍的情報也僅稱其為「着陸場」。僅是一塊可供起落用的空地,沒有機場設施,也沒有圍牆,警衛, 按日軍守備記錄,周圍境界處有部分戰壕。警備部隊任務是步哨監視,和周圍巡邏。這給偷襲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14日以後,北支那方面軍臨時航空兵團飛行第五大隊第一中隊(輕轟炸機,鹽田要一少佐)奉命進駐陽明堡機場。以上行動被國軍密探探知,通過國軍61軍軍長陳長捷通知給在後方行動的八路軍,成為一二九師19日夜襲陽明堡機場戰鬥的起因。
通報據派赴蘇龍口以外之便探於真日(11日)回報:泊水村與小寨間(陽明堡南四里有敵機架約廿余架之着陸場,夜間懸有大汽燈。又大營村(蘇龍口西約六里)有敵糧秣囤積場夜間懸燈甚多,代縣陽明堡一帶空虛,滹沱河以東無敵部隊。只零星敵兵滋擾,民人恐恨已及殷望我能襲擊敵後方等情。建議上述如貴部能派部襲敵飛機場至為有力 謹直 陳長捷叩。 [1]
Remove ads
戰鬥部署
1937 年10 月10 日,當劉伯承師長率先頭部隊第七六九團,為配合第一一五師部隊側擊由晉北南犯之改進抵五台縣東冶。第一二九師奉命以第七六九團向原平東北山區挺進,執行側擊南犯敵人後方的任務。當部隊到達指定地區後,發現代縣、陽明堡、崞縣等處均駐有日軍,並以陽明堡機場為其前進機場,輪番出動飛機轟炸忻口、太原的國民黨軍。經詳細偵察後,第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遂決心夜襲陽明堡機場。
具體部署:以第三營為突擊隊襲擊機場炸毀敵機;以第一營襲擾崞縣鉗制崞縣之敵;以第二營(欠第七、第八連)為團預備隊,和團指揮所位於蘇龍口北側地區;並以第八連位於王董堡破壞陽明堡西南之交通,保障第三營後方的安全,團屬迫擊炮連置於滹沱河邊,對第三營進行火力支援。[2]
戰鬥經過
中共方面對外宣布的戰鬥經過:[2]
19 日夜,各部隊分別出動.第三營在營長趙宗德率領下,偷渡滹沱河,以第九連警戒陽明堡方向可能來援之敵,以第十,第十一連組成突擊隊秘密進入飛機場,第十連由機場西面突擊,殲滅敵警衛部隊,掩護第十一連安全,第十一連由機場東面突擊,直接摧毀敵機。以第十二連作為營預備隊。
當趙宗德率第十一連隱蔽進入機場距敵機群約30 米時,尚未被敵發覺,進入機場向敵警衛部隊接近的第十連,被敵發覺。 兩個連遂按預定計劃發起猛烈攻擊, 一路打退敵多次反撲,一路撲向機群,予以猛烈火力襲擊,並將集束手榴彈塞入機艙,敵機群頓時爆炸起火。經1 小時激烈戰鬥,將24架敵機全部焚毀,並殲日軍警衛部隊100 餘人。戰鬥中第三營傷亡指戰員30 餘人,趙宗德營長光榮殉國。
陽明堡戰鬥的主要經驗是:(一)乘敵之隙,積極捕捉戰機,…予以突然襲擊.(二)偵察細緻,部署周到。夜襲前,幹部親自到滹沱河邊查清敵機場停機24 架,敵警衛部隊為200餘人,敵機場只有一些簡單的掩體和掩蔽部。…(三)戰鬥堅決勇猛,動作突然乾脆。…突擊隊則以飛機殘骸為掩蔽與敵進行3 次肉搏,達1 小時之久,爾後迅速撤出戰鬥。這次戰鬥的缺點是,直接用於突擊的兵力只有兩個連,有些人員沒有按規定佩帶識別記號,有時難辨敵我;部隊大刀,刺刀等近戰武器也嫌不足。

1937年10月19日,陳錫聯、汪乃貴關於夜襲陽明堡機場戰鬥經過及經驗給朱德、彭德懷的報告實際戰鬥匯報結果與公開宣傳有較大差異,相關資料2014年才公開:[1]
朱彭劉張:
三營十,十一兩連,昨夜一時由劉家莊渡河襲擊陽明堡南五里敵之機場,戰鬥經過與經驗:
(甲)我以兩連兵力,以一個連突破機場,一個連做掩護,和預備隊,當接近機場時,兩個連均突入機場後,已接近敵機,看見飛機三列,每列八架,計二十四架,敵守兵兩中隊,當我接近飛機時,敵哨兵才發覺,敵即擁出発槍,我戰士以飛機作隱蔽工事,以飛機的排列與敵似以戰的肉搏,以手榴彈殺敵,又以手榴彈拋在飛機。全面肉搏三次約數小時,,我始退出,敵機壞廿架,敵傷亡一百以上,我傷亡約卅餘人(內營長一,指導員一,排長二)。
(乙)戰鬥經驗
(一)營級幹部不按命令執行任務,以一個連突擊,而兩個連突入機場,結果傷亡大,因敵援隊趕到,致犧牲者未搶回。
(二)肉搏時我只以手榴彈殺敵,我戰士用腳踢敵,缺少大刀,刺刀。
(三)今早敵以兩架飛機偵察我團駐地及附近投彈,其餘的飛機已損壞不見飛趕,我全未發現目標,餘一切詳情待報。
(丙)準備提一營副營長鄭回仲為第三營營長,請批准,連指,排長我自提了,傷員向何處醫院送,請示,另兩支隊進擊崞縣之間,情況尚未得報。
陳汪 19日9時
內部匯報結果可知,戰鬥結果並不讓陳錫聯滿意,三營長趙宗德沒有按照部署用一個連掩護,2個營一起進攻是傷亡巨大甚至指揮員陣亡的主要原因。
Remove ads
而日軍相關記載與中共方面在士兵損失上相差不大,日軍損失和飛機損傷上有較大出入。
日軍北支方面軍向陸軍省陸軍航空本部第二部(主管補給、修理、調査等事項)只承認:北支臨時航空兵團儀峨第一飛行團第五飛行大隊輕爆機中隊「10月18日,93雙輕一架(番號不明)於陽明堡機場遭到敵襲擊,大破」,(摘要欄)「投彈瞄準鏡一台同時損壞」。且後續沒有新飛機補充[3]
第七後備步兵第三大隊的作戰統計(由兵站監部戰功資料中歸納),陽明堡之戰,守備部隊兵力74人,受傷2人,擊斃19人,無人死亡[3],這一點也得到記錄日軍鄉土部隊的刊物的印證[4]
森谷隊奇策 完成攻略太原任務,建立赫赫戰功的森谷隊,之後擔任××飛機場的警備任務。敵軍經常蓄意攻擊的是我方兵站線,飛機場等設施。我隊幾乎無休止地日夜警戒,身心疲勞至極。那一天正趕上分發慰問袋,將兵一同興高采烈。…夜間10時頃,聽到遠處的激烈狗吠。下班政(機場西1.7公里處村落)方面殊烈。森谷隊長深感不妙,令齋藤,池田兩伍長嚴加警戒,增加了巡邏回數。夜11時頃,步哨內川一上等兵和杉山嚴一一等兵,發現了百五十米遠處高粱地中隱藏的敵部隊,立即報告隊長,隊長令部下就位。可是我方人員實在太少,僅××名。偵查結果,敵方至少有五百兵力,已將機場包圍,正準備發起攻擊。兵力懸殊之下,若僅正面應戰,防衛都不足抵擋,應先發制人,趁敵未警惕時主動出擊其要害。如是,隊長先令池田伍長,永田,中橋兩一等兵以火力打擊其側面,主力則匍匐前進,接近敵正面。近接至30米遠處,全隊突然發聲吶喊,越過壕溝。吃驚之敵,開始用手榴彈,迫擊炮亂射,一部進入機場。此時,惠本,池上,安藤各分隊,對敵右側猛射,池田,今井的突擊隊向其左側猛擊。敵方亦動用全火器開始攻擊前進,在敵火力一時減弱,停止的瞬間,森谷隊長令全線展開突擊,我勇士一齊從壕中躍出,在夜幕掩護下沖入敵群。瞬間敵方開始潰散,在撤退的喇叭聲中,像退潮一樣從機場周圍消失。此戰鬥中,我警備部隊僅齋藤久次郎,草飼清次郎兩上等兵負輕傷,其餘毫無損害。
森谷小隊10月19日夜與八路軍夜襲作戰中記錄負傷兩名(輕傷)。可以佐證前述兵站監部的行動記錄中的「友軍損失為負傷2名」是正確的。
由此,日軍並未遭到奇襲,在來自西方下班政村的狗吠聲中已開始嚴密警戒,即在八路軍的攻擊開始前,守備隊已進入機場周圍的戰壕做好迎擊準備,並主動先實施了側擊擾亂。迫使敵攻擊部隊在不利的情況下,以大部隊開始突擊前進,一部分攻入機場。最後在森谷小隊的反擊下,最終撤出機場。
而北支那方面軍臨時航空兵團第5大隊官報中記錄,19日有園田大隊所屬的士兵五十嵐和森田兩名一等兵戰死。從戰功記錄中還可知飛行第八大隊(戰鬥機)的於保利郎伍長一名,也於此日在陽明堡機場戰死,共3人戰死。[3]而這些地勤人員是在與突入機場的人八路戰鬥時,在移動到機位的過程中中彈死亡的,從的於保死亡記錄可見一斑。[5]
事變後,於保編入吉岡中隊,作為機附長(專屬飛機整備師)赴前線,不僅整備飛機,同時擔當機場警備任務。9月14日-10月7日間在琉璃河,涿縣,定興,大營鎮,繁峙,太原,保定附近戰鬥,10月8-12日,參加了正定,石家莊附近戰鬥…。 此期間,氏指揮維修組人員,身先士卒實施飛機重要部位定期點檢,或與駕駛員緊密連鍥,極力使飛機處於最佳戰鬥狀態…。山西方面作戰開始後,氏所屬中隊10月13日開始,臨時配屬園田部隊,進入山西省陽明堡機場,協助忻口鎮及太原附近作戰。活躍中19日夜,飛機場遭到敵襲。凌晨1時,飛機場西方響起槍聲,傳敵襲警報。氏所屬中隊立刻進入預先指定的警備地域(抵抗線)就位。敵主力約200名從機場西方,一部十數名配屬輕機槍的部隊從南方接近吉岡中隊駐機位置,在槍彈猛射掩護下輪番衝鋒。最近者到達飛機前十餘米遠處。機場守備隊人員稀少,為此氏同吉岡中尉,仁木曹長,西田軍曹,甲斐伍長,伊藤伍長等接受掩護機體任務。冒着彈雨向飛機方向移動中,不幸被敵彈命中腹部,倒在愛機旁。…午前1時30分從容散華。…奮戰結果,部隊不久將敵全部擊退,使飛機沒有遭到致命損失。…戰死後氏晉升為航空兵曹長,獲勳七等青色桐葉章及功六級金鵄勲章
Remove ads
加藤建夫(1903-1942),在太平洋戰爭前後率領「加藤隼戦闘隊」,曾傳說擊落敵機18架,6次收到上級表彰),被稱為陸軍航空部隊的「軍神」,戰死後功晉少將。其陣中日記記載:[3]
19日晚2000 率機6架,向石家莊前進。為協助忻口方面爆擊,派遣一編隊。(151頁) 「據悉,本(20日之訛)朝,陽明堡遭敵夜襲,率和田伍長赴該地聯絡,從上空可望見機場敵遺屍狼藉慘狀。着陸後見95戰鬥機身有彈痕多數,可仿佛夜間激戰場景。據悉此戰鬥我戰死3,戰傷2-3名」。由於駐機過度分散,敵先占領了我駐機地一部。為此痛感機場警戒之重要。
栗山偵察機大隊的藤井保之大尉,也在陣中日誌中記錄了陽明堡夜襲戰鬥的實況,但重要的細節部分,被出版審閱機關刪除[3]
18日(?)午前一時,飛機場遭敵襲擊,約一小時後將敵擊退。………(此處被刪除),我方戰死三名,負傷四名。幸虧我中隊………(此處被刪除),戰鬥中未受損失,人員飛機皆平安無恙。敵遺屍21具退去。經調查結果為共產軍。戰死者多為17-8歲少年。敵機的活動也十分頻繁,××部隊的××陣地,××××等屢遭敵機爆擊,昨日拂曉,竟敢飛臨我機場投彈,令人吃驚不已。
綜合雙方資料不難看出,陽明堡機場戰鬥,中共陣亡19-20人,日軍死亡3人,傷2人,飛機大破(重傷)1架。日軍此時陽明堡機場鹽田中隊輕爆機(約7-8架),配屬給輕爆機大隊的飛行第八大隊戰鬥機約2架,栗山大隊偵察機約2架,進行敵後偵察和協助炮兵作戰任務。19日夜在陽明堡機場駐機的各種飛機數約10-13架前後,總共都沒有中共宣稱的24架。人員守備小隊與地勤和機組總數約100人前後。[3]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