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興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興府中國金朝初年至元朝末年的

快速預覽 大興府, 國家 ...

沿革

金朝

金朝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從上京路會寧府遷都至燕京路析津府,並改燕京路中都路析津府大興府,治大興縣(舊名析津縣,在今北京市)。大興府轄境為今河北省內長城以南,永定河北運河流域之間,領九縣:大興(附郭)、宛平(附郭)、安次、漷陰、永清、香河、武清、昌平、良鄉;六支郡:通州薊州易州涿州順州檀州。貞元二年(1154年),廢檀州,所領密雲縣改屬順州大定十二年(1172年),分香河縣置寶坻縣。承安三年(1198年),以寶坻、香河、武清三縣置盈州,為大興府支郡。不久即廢盈州,三縣仍屬大興府。貞祐二年五月十八日(1214年6月27日),遷都南京路開封府,升通州為防禦州。至此,大興府領十縣:大興、宛平、安次、漷陰、永清、寶坻、香河、武清、昌平、良鄉;四支郡:薊州易州涿州順州。貞祐三年(1215年),大興府陷於大蒙古國[1]

元朝

大蒙古國太祖十年(1215年),改中都路燕京路,大興府仍隸之。太宗七年(1235年),安次縣改屬霸州至元元年(1264年),復燕京路中都路,大興府仍隸之。至元四年(1267年),遷都於此。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路大都路,大興府仍隸之。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漷陰縣為漷州,香河、武清二縣改屬漷州。至此,大興府領六縣:大興、宛平、永清、寶坻、昌平、良鄉。[2]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大都路北平府;廢大興府[3],領縣直隸於北平府

長官

金代大興尹(1153年-1189年)

金代知大興府事(1189年-1215年)

元代大興府尹(1215年-1368年)

以下由大都路總管兼任

參見

註釋及徵引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