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衛·麥卡洛

美國歷史學家、作家(1933—202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卫·麦卡洛
Remove ads

大衛·高布·麥卡洛(David Gaub McCullough /məˈkʌlə/;1933年7月7日—2022年8月7日),或譯大衛·麥可洛夫大衛·麥卡洛夫,是一位美國通俗歷史學家、作家,兩度獲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2006年獲總統自由勳章[1][2]

事实速览 David McCullough, 出生 ...

麥卡洛寫過不少通俗歷史文學作品,涉及哈里·S·杜魯門約翰·亞當斯西奧多·羅斯福布魯克林大橋巴拿馬運河萊特兄弟等。他曾為多部紀錄片擔任旁白,主持了PBS電視紀錄片系列《美國歷史》十二年。

麥卡洛的兩本普利策獎獲獎作品《杜魯門》和《約翰·亞當斯》分別被HBO改編成電視電影和迷你劇。

Remove ads

早年

麥卡洛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Point Breeze[3] ,母親名叫露絲(Ruth,娘家姓Rankin;1899年至1985年),父親是克里斯蒂安·哈克斯·麥卡洛(Christian Hax McCullough,1899年至1989年)[4],兩人共育有四子。他有蘇格蘭、愛爾蘭、英格蘭、德國血統[5][6],曾就讀於匹茲堡的林登大道小學(Linden Avenue Grade School)和沙迪賽德學院(Shady Side Academy)。[2]

他小時候愛好廣泛,喜歡體育和畫卡通畫[7]。麥卡洛的父母和祖母經常讀書給他聽[5],平常也談論一些歷史話題[5]。他考慮過當建築師、演員、畫家、作家、律師,也想過讀醫學院[7]

1951年,麥卡洛就讀耶魯大學[8],學習英語文學。他很喜歡這裡的文學氛圍,當時約翰·奧哈拉約翰·赫西羅伯特·佩恩·沃倫布倫丹·吉爾等都在此任教[9]。麥卡洛曾與桑頓·懷爾德共進午餐[9],後者教給了他一些寫作技巧[10]

在耶魯大學期間,他曾加入骷髏會[11],曾在《時代》《生活》、美國新聞署和《美國遺產[9]實習。1955年,他獲得了英語文學學士學位,打算成為一名小說作家或劇作家[5][12][13]

Remove ads

寫作生涯

畢業後,麥卡洛進入《體育畫報》實習[7],後來曾在美國新聞署、《美國遺產》工作[3]。從事編輯和寫作工作十二年後,麥卡洛決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7]

麥卡洛最初沒打算寫歷史文學,但偶然發現約翰斯頓洪水是一個值得一講的題材,因此創作了《約翰斯頓洪水》(The Johnstown Flood)一書,1968年出版[7],獲得好評。他當時經濟困難[8],但還是在妻子羅莎莉的鼓勵下決定成為一名全職作家[7]

《約翰斯頓洪水》成功後,有兩家新出版商向他提供了合同,讓他寫芝加哥大火舊金山大地震[14],《約翰斯頓洪水》的出版商西蒙與舒斯特也提出了新合同[8]。他不想繼續寫悲劇題材[14],決定瞄準布魯克林大橋歷史[8],此即《大橋》(The Great Bridge,1972)一書。同時,在編輯的建議下,他打算再寫一部巴拿馬運河香相關作品[8]

《大洋之間》(The Path Between the Seas)在1977年出版[8],獲美國國家圖書獎[15]弗朗西斯·帕克曼獎[16]考李留斯·雷恩新聞獎等。同年,卡洛前往白宮就《巴拿馬運河條約》向吉米·卡特美國參議院提供建議[17],卡特後來說,如果沒有這本書條約可能不會通過[17]

Thumb
1981年與羅納德·里根

麥卡洛的第四部作品《馬背上的清晨》(Mornings on Horseback,1981)是他的第一部傳記作品,表達了他的觀點「歷史是人的故事」[18] 。它描繪的是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從童年到1886年的故事[19]。該書再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也獲得了洛杉磯時報紐約公共圖書館獎項[20]

接下來,他陸續出版了散文集《勇敢的夥伴》(Brave Companions,1991)[21]和小說《杜魯門》(Truman,1993年)。後者為他贏得第一個普利策獎[22]和第二個弗朗西斯·帕克曼獎。1995年,這本書被改編為HBO的同名電視電影[8]

2001年,麥卡洛出版了《約翰·亞當斯》,也是一部暢銷書[8],2002年獲普利策獎[22]。2008年,這部作品由HBO改編為同名迷你劇[23]

麥卡洛的《1776》(2005)講述喬治·華盛頓和美國建國的故事[24],也是一部暢銷書[24]。他曾打算寫《1776》的續集[24],但因與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的合同改為《偉大的旅程》(2011)[25],講述馬克·吐溫薩繆爾·摩爾斯等19世紀美國人的成就[26]

此後,麥卡洛又出版了《萊特兄弟》(2015)[27]、《拓荒者》(The Pioneers;2019)[28]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Thumb
2008年麥卡洛在瓦薩學院演講

1954年,麥卡洛與羅莎莉·巴恩斯(Rosalee Barnes)結婚,婚姻持續至2022年6月9日羅莎莉去世[29]。他們有五個孩子[30]。除去歷史外,麥卡洛還喜歡運動和視覺藝術,包括水彩畫和肖像畫[31]

作為一名註冊中間選民,麥卡洛一般不公開評論當代政治問題,表示「我的專長是死去的政客。」 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他打破慣例批評唐納德·特朗普,稱特朗普是「一個自負的可怕小丑」。[32]

麥卡洛於2022年8月7日在欣厄姆的家中去世,享年89歲。[33]

榮譽

Thumb
2006年,喬治·W·布什授予麥卡洛總統自由勳章

他的作品已以多種語言出版[5],並獲得了眾多獎項。1995年,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授予其終身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34]。2006年12月,他獲得總統自由勳章[2]

麥卡洛一生獲得了40多個榮譽學位[35]、兩項普利策獎、兩項國家圖書獎、兩項弗朗西斯·帕克曼獎[36][37]古根海姆獎[38]等等。

1993年3月22日,麥卡洛在耶魯大學舉辦了第一屆約翰·赫西講座[39]。2003年,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選擇麥卡洛主持傑斐遜講座[40]

2012年12月,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縣宣布將重新命名匹茲堡第16街大橋以紀念麥卡洛。 [4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