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同黨
中国历史上一个政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同黨,原名新亞同盟黨[1],曾改名中國共產黨、東方共產黨,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黨,由黃介民等人於1916年在日本東京建立。
歷史
1916年7月,黃介民與陳其尤、鄧席雲、黃霖生、王光伯、余揆之和朝鮮人何相衍、張德秀、尹顯振等在日本東京中華樓成立新亞同盟黨,「主張四海同胞主義」,黃介民被公推為臨時主席。[2][3]五四運動後,大同黨得以發展,號稱吸收很多「印度人、朝鮮人、支那人、日本人等,合約三千人」。[3]
1920年1月30日,黃介民和姚作賓、許德珩等將新亞同盟黨改組為大同黨[1],以和蘇俄加強聯繫。大同黨吸收了李大釗、張國燾、劉清揚、康白情、波塔波夫(博達博夫)等人參加。該黨主張民族平等、國家平等、人類平等,圖謀各地獨立,反抗強權,開展同共產國際的合作。[3][4]5月,通過朴鎮淳的溝通和資助,大同黨得到共產國際承認。曾在五四運動時期擔任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主席的姚作賓前往海參崴,請求俄共(布)遠東局援助中國革命。不久,姚作賓由海參崴回國,於同年6月與黃介民等人在北京把「大同黨」改組為「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3][5]
1921年6月,共產國際三大在莫斯科召開,姚作賓等人的「中國共產黨」也取得了共產國際的承認,獲得了代表中國參加會議的資格和表決權。然而當時中國有三個「共產黨」應邀出席共產國際「三大」,鑑於此,共產國際在認真研究俞秀松的《中共代表俞秀松為姚作賓問題致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聲明書》基礎上,最後作出決定,收回了姚作賓的代表證。[5]
後來,鑑於得到共產國際承認的中國共產黨成立,為求得自身發展,他們一度把自己的「中國共產黨」改組為「東方共產黨」,但不久該黨便不復存在。[5]
一些回憶錄和史料稱大同黨在1922年後消失或解體,但也有研究顯示1922年後其仍存在並發展黨員,1947年仍有人入黨,直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終結後漸漸消失。[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