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國民議會政府
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的临时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國民議會政府(土耳其語:Büyük Millet Meclisi Hükûmeti),通稱安卡拉政府 (土耳其語:Ankara Hükûmeti)[1][2][3][4][5][6],是土耳其獨立戰爭(1921-1923年)期間及奧斯曼帝國末期設於安卡拉(時稱安哥拉)的臨時政府。它由土耳其國民運動領導,而非當時領導君士坦丁堡政府的奧斯曼帝國蘇丹。
Remove ads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土耳其獨立戰爭期間,大國民議會政府指揮名為「土耳其革命者」(Kuvâ-yi Milliye,「國民軍」)的軍隊。在取得戰爭的勝利後,大國民議會政府於1923年宣布廢黜哈里發,成立土耳其共和國,而大國民議會則成為了土耳其共和國的立法機關。
Remove ads
背景
安卡拉政府宣布成立時,在當時由協約國占領的君士坦丁堡(現稱伊斯坦布爾)中尚存在着另一個「土耳其政府」,即奧斯曼帝國政府,它通常被稱為「君士坦丁堡政府」(與位於安卡拉的大國民議會政府相對)。
大國民議會於1920年4月23日成立,並未拒絕承認君士坦丁堡政府的合法性,也沒有宣布廢除蘇丹,但仍然在安卡拉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此即大國民議會政府,又稱「安卡拉政府」,而4月23日也就成了日后土耳其乃至北塞浦路斯的「國家主權及兒童日」[9]。大會本來應在4月22日星期四召開,只是凱末爾的代表委員會一直等到星期五祈禱之後才舉行,以在穆斯林中賦予其更大的合法性。[10]
安卡拉政府成立時,它的部長們的頭銜是「Vekil」(代理部長),而非「Nazir」(部長)。
安卡拉政府成立時宣稱代表土耳其,並宣布了蘇丹的一切行為無效[11]。由於當時土耳其法理上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正處在占領之下,該政府不得不設於安卡拉。
安卡拉政府的立法機構大國民議會的議長是穆斯塔法·凱末爾,而他日後亦成為了首任土耳其共和國總統。穆達尼亞停戰協定於1922年簽署,它取代了奧斯曼帝國於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所簽署的穆茲羅斯停戰協定,並結束了土耳其獨立戰爭。穆達尼亞停戰協定簽署後,大國民議會廢除了奧斯曼帝國蘇丹職位,從而終結了長達七百多年的奧斯曼帝國歷史,因時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被指控在協約國占領君士坦丁堡期間與協約國合作。

凱末爾主義者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控制了陰影區域,無論他們對那兒的管控或強或弱。他們被希臘人從愛琴海驅逐出去,但聲稱色雷斯、士麥那、亞美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全境一直到波斯灣都是他們的領土。
奧斯曼帝國政府或稱君士坦丁堡政府拒絕承認土耳其國民運動及位於安卡拉的大國民議會政府的合法性,並試圖以它的軍隊擊敗大國民議會的軍隊,但以失敗告終。1921年,採用君主制的君士坦丁堡政府的外交代表和採用共和制的安卡拉政府的外交代表同時出現在倫敦會議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由艾哈邁德·陶菲克帕夏領導的奧斯曼帝國外交團隊作出讓步,允許由貝基爾·薩米·昆杜領導的安卡拉政府外交團隊作為土耳其的唯一代表出席會議。1923年7月24日,協約國和安卡拉政府代表簽署了《洛桑條約》,從而正式承認了安卡拉政府是代表土耳其的唯一合法政府。
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Remove ads
歷屆內閣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之前的大國民政府內閣被稱為「土耳其行政部長內閣」。下面是該政府的五屆內閣:
- 土耳其第一屆行政部長內閣
- 土耳其第二屆行政部長內閣
- 土耳其第三屆行政部長內閣
- 土耳其第四屆行政部長內閣
- 土耳其第五屆行政部長內閣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