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米草
禾本科鼠尾粟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米草(學名:Sporobolus anglicus),禾本科鼠尾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Remove ads
形態
大米草具有根狀莖,稈高達1.2-1.5米,葉片狹披針形,上面具有緻密的縱肋,葉舌為一圈密生的纖毛,總狀花序3-6枚呈總狀排列,穗軸頂端延伸至刺芒狀,小穗狹披針形,含一小花。
本種可以在海水能到達的海灘生長,冬季枯死,春季萌生,如同普通野草,但根系廣闊。
物種起源
大米草已確定起源自雜交種湯氏米草(S. × townsendii)的異源四倍體,其原始親本是原生於歐洲與西非沿海的海岸米草(S. maritimus)及原生於北美洲東岸的互花米草(S. alterniflorus)。互花米草約於1870年代隨着船隻從北美洲被引入英國南安普敦水域,與當地的海岸米草發生雜交形成湯氏米草,原本不育的湯氏米草偶然出現了具有生殖能力的雙二倍體,最後形成大米草這一新物種[4]。
分類
用途
入侵物種
由於大米草比其原始親本具有更高的耐鹽性及更強的生存力,因而在西歐,大米草反而將海岸米草排擠出原生地。一開始時,大米草被視為可以保護海灘免受海潮侵蝕的植物,因而被引種到各地,但卻也因為其生命力而成為了危害各地原有生態的入侵物種[4]。
1963年南京大學教授仲崇信出於保護沿海灘涂的考慮,將其引種到江蘇沿海,1964年引種到浙江,1980年引種到福建。但沒有想到的是,在新區域,由於沒有天敵,氣候適宜,大米草迅速生長,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使泥灘變為草地,危害灘涂的生態環境,導致貝類、鮑魚、水藻等大量死亡,影響海帶、紫菜的種植和牡蠣養殖。由於草質粗糙,中國牛不喜歡這種飼料,因此無法消耗,甚至導致水質下降,誘發赤潮,以至堵塞航道。尤其嚴重的是在福建侵入紅樹林,導致紅樹林大批死亡,紅樹林區域日益萎縮,用機械方法除草非常困難,現在尚沒有好的方法徹底根除大米草,是一種錯誤引種導致的生物入侵。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