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連海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連海關是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的正廳級海關,負責遼寧省大連市鞍山市本溪市丹東市營口市盤錦市的海關管理工作,下轄大窯灣海關、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北良港海關、大連郵局海關、七賢嶺海關、金普海關、金石灘海關、大連港灣海關(下設駐和尚島辦事處)、旅順海關、莊河海關、大連長興島海關、營口海關、鮁魚圈海關(下設駐仙人島辦事處)、盤錦海關、鞍山海關、大東港海關、丹東海關、本溪海關、大連海關風險防控分局19個隸屬海關單位[1]

事实速览 主要領導, 關長 ...
Remove ads

沿革

Thumb
日本關東州時代的大連稅關本館(今大連中國稅關舊址

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俄羅斯帝國脅迫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大連成為俄國租借地;3月29日,俄國政府發布公告,宣布向各國開放大連港;應俄國在大連設立海關的要求,同年7月6日俄清簽訂的《東省鐵路公司續訂合同》中規定:「俄國可在遼東半島租借地內自行酌定稅則,中國可在交界徵收貨物從該租地運入或運往該租地之稅。此事中國政府可商允俄國國家將稅關設在大連灣。自該口開埠通商之日為始,所有開辦及經理之事,委派東省鐵路公司作為中國戶部代辦人,代為徵收。此關專歸北京政府管轄,該代辦人將所辦之事按時呈報。另派中國文官為駐紮該處稅關委員」,清廷雖然名義上保留大連海關管轄權,實質則由俄國方面掌握關稅制定權;7月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發布敕令,規定俄國租借大連灣期間,按一定條件在大連港施行自由貿易;8月11日,俄國正式宣布大連為自由港,向各國商船開放。俄占時期,儘管清政府多次催促俄國履約建立海關,但俄國政府態度冷漠,大連海關遲遲未建,且未能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自由港制度,大連港實為完全自由港,沒有任何關稅限制。

1904年(光緒30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5月28日,日軍占領大連港;6月26日,大連港經過掃雷後重新啟用,初期僅允許軍需品運輸船隻停泊。1905年(光緒31年)5月8日,日本政府以大連遼東守備軍司令部中將西寬二朗名義頒布《貨物輸出入稅則》,規定外國貨物進出大連港必須由中國船隻運輸,根據營口港實行的中國沿岸貿易稅率表徵收進出口稅,但由於日貨不在此限的不平等規定,遭到其餘列強反對。1906年(光緒32年)6月13日,關東都督府發布公告,宣布廢除《貨物輸出入稅則》;6月14日,清政府照會日方,提出因日方已經接管俄國在南滿的全部利益,日方亦當按清俄間協議內容(《旅大租地條約》第6款與《東省鐵路公司續訂合同》第5款)建立大連海關。

1907年(光緒33年)5月30日,日清簽訂《會訂大連海關試辦章程》;6月1日,日本外務省向各國公使通告大連海關次月成立、即日辦理關稅事務的消息;7月1日起大連海關正式成立。9月,日本將大連港改為自由港,不設關稅。1911年,日本政府拒絕清、英、美等國出於對滿鐵藉機向中國內地走私商品的懷疑而提出的撤銷大連自由港制度的要求[2]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宣布脫離清朝統治自行獨立;次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都北京。1915年(民國4年)5月25日,北洋政府與日方簽訂《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將旅大租借期限延至99年。

1927年(昭和2年)12月20日,大連郵便局內設置門司稅關大連出張所事務所,負責關東州及滿洲境內在住日本人向日本本土寄送物品的關稅徵收,系日本海關史上唯一的海外辦事處,1944年(昭和19年)1月廢止[3]

1931年(民國2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第二次中日戰爭局部衝突開端。1932年(民國21年)3月,日本扶植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同月,中華民國中央銀行開始負責收集各地海關收入,並通過匯款至香港上海銀行償還外債。因為中日戰端已開,大連海關向中央銀行停止繳付海關收入,因此同年6月24日,中華民國海關總稅務司署總稅務司梅樂和取得時任財政部部長宋子文許可,發令罷免大連海關稅務司福木順一郎;次日,日本將大連海關移交滿洲國[4];9月15日,滿洲國宣布滿洲國與中華民國間出入口稅率實行分別稅率,標誌着滿洲國與中華民國以往的海關聯繫正式斷絕[5];同日《日滿議定書》在新京簽訂,日方在承認滿洲國後轉變立場,以滿洲國為關東州的被租借國,再度任命福木順一郎為大連海關稅務司[6]

1945年(民國34年)8月,蘇聯紅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迅速占領中國東北地區,進駐大連。

1951年2月10日,定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連海關。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關聯詞條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