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龍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龍票是中華民國初年在在北疆的迪化道、伊犁道及南疆的阿克蘇道流通的面額為新疆紅錢四百文新疆財政司(廳)庫官票。因正面雙龍戲珠的圖案,且為與清末發行的老龍票區別,被俗稱為大龍票。
歷史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甘肅新疆布政使王樹枏對新疆省的官錢局進行改組,並發行紙幣新疆藩庫官票紅錢肆百文,即老龍票。老龍票在全疆境內流通。辛亥革命以後,老龍票依然在新疆發行流通。楊增新主政新疆後,新疆官錢局被新疆財政司代替,成為了新疆紙幣的發行機構。楊增新以新疆財政司的名義,發行了新疆財政司庫官票,即新疆省票,作為在新疆流通的貨幣[書 1]。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新疆財政司庫官票發行最早的新疆司庫官票,就是新疆財政司完全仿製老龍票的形制特徵而發行的大龍票[書 2][書 3][刊 1]。大龍票是一種不兌現紙幣,面額為新疆紅錢四百文,合湘平銀一兩,其輔幣為面額紅錢一百文的狗娃子票[刊 2]。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因北洋政府的命令,所有財政司更名為財政廳,故更名後的新疆省財政廳發行了新一版大龍票,也就是新疆財政廳官票[書 2][書 3]。
不過,因為在清朝時,新疆的財政主要依賴於內地各省的協餉維持,而中華民國成立後,新疆的協餉斷絕。楊增新主政新疆後又面臨着來自伊犁革命黨人、南疆哥老會的勢力以及沙俄和蒙古的侵犯等軍事壓力。使得新疆省的財政愈加吃緊。除此之外,新疆省票的發行亦準備不充分。因為這些原因,新疆當局不得不通過濫發貨幣以維持財政。此舉雖然在一定時間內緩解了部分新疆省財政的壓力,然而濫發貨幣導致的貨幣貶值開始出現,並最終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書 2][書 3][刊 3]。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時,每石價值銀五六兩的小麥,到了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價值漲至超過銀二十兩。省票雖名曰抵一兩銀,實際上其價值不過數錢銀。而這期間,在喀什噶爾道和和闐縣所流通的喀票,也就是仍在流通的老龍票卻因準備充足,在這兩個地區信用良好。使得信用較差的大龍票遭到了喀什噶爾道和和闐縣的抵制。因此雖然規定大龍票為在全新疆省流通,而實際上僅在北疆的伊犁道、迪化道和南疆的阿克蘇道流通[書 2][書 3]。也因此,在喀、和二地的稅款存在取巧的情況發生[刊 4]。截止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三月,大龍票先後發行7,541,000兩,其中不包括庫存未蓋印的十萬兩和編號錯誤的一千兩[書 4]。
Remove ads
形制特徵

大龍票為豎式大官票,白道林紙彩色石印,迪化印製。大龍票沿用清代紙幣老龍票的圖案,在紙幣正面四周邊框為雙龍戲珠圖案。背面印有財政司(廳)的漢文及察合台文告示,並蓋有財政司(廳)的官印。民國二年版的大龍票尺寸為長215毫米,寬113毫米。大龍票質量較差,顏色也並不明亮[刊 5]。正面上方有橫書「新疆司庫官票」,正中直書「憑票發足紅錢四百文整」。右側為編號,左側為日期[刊 6]。背面漢文告示[刊 5]為:
新疆財政司為曉諭事:照得此項官票准在本省及各屬完納糧草厘稅等項及繳一切公款。兌換銀錢,均在官錢局支付。如將來官設銀行成立,即在銀行支付。尚有不肖官商籍端勒索不收情事,准其來司稟控,定從嚴辦。現在財政司印信尚未奉部頒到,業經呈明國務院仍用舊日布政司印信於官票內蓋用,以免兩歧,而昭信用。尚奸民捏造假票,亦即照例治罪。合行曉諭。為此,示仰通省官紳商民人等一體遵照,切切此諭。民國貳年 月 日示
因為財政司改為財政廳,民國四年版的大龍票其正面上方的橫書被改為「新疆廳庫官票」,其背面告示也因此改動數字。該版大龍票長219毫米,寬113毫米。而印製質量相較於前版更差[刊 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