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津圖書館

公共图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津图书馆
Remove ads

天津圖書館(英文:Tianjin Library),分三座館舍,為天津圖書館復康路館、天津圖書館文化中心館和天津圖書館海河教育園館。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08年成立的直隸圖書館,現在為中國一級圖書館,館址為天津市南開區復康路15號,同時位於天津市文化中心的新天津圖書館已於2012年投入使用。

Thumb
天津圖書館文化中心館

歷史

天津圖書館是由1908年創立的直隸圖書館、1929年成立的天津特別市市立圖書館和1948年成立的天津圖書館合併而來。

直隸圖書館時期

十九世紀末,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和清末新政的實行,興辦新式學堂之風盛起,隨之就有了對各種新舊知識的典籍的大量需求。清光緒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直隸提學使盧靖依據「保存國粹,宣傳文化,輔助學校教育,增長社會知識」的宗旨,開始籌建直隸圖書館。清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1908年6月9日),直隸圖書館開館,館址依附在位於河北大經路(今河北區中山路)的直隸學務公所內。開館初期藏書近20萬卷。藏書有天津教育品陳列館藏有的圖書1342部、直隸督署贈予的1萬餘捲圖書和提學使司申請經費購得的12萬捲圖書,後續有嚴修捐贈的圖書1200餘部,奉天總督徐世昌等捐贈圖書。 民國二年,館址遷至中山公園以北一幢樓房,自此便從直隸學務公所內搬遷出來有了獨立館舍。1914年9月又附設通俗圖書館於東馬路。1918年9月,更名為直隸省立第一圖書館。1928年又更名為河北省立第一圖書館。1937年7月天津淪陷,館舍被日本侵略軍占領,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第二圖書館。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又更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此時館藏有中文書十萬餘冊,外文書四千餘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於經費有限,館業不振。[1]

Remove ads

天津特別市市立圖書館時期

1929年春,隨着天津特別市政府成立,頒布《市立圖書館計劃大綱》。1931年6月20日舉行開館典禮,館舍為由天津商會總理王賢賓廉價出讓的南開楊家花園住房。1937年天津淪陷,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第一圖書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恢復原稱天津市市立圖書館

天津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天津市熱心文化事業的各界人士倡議建立一座規模宏大的圖書館。1947年成立建館籌備委員會,規劃中的天津圖書館在開展一般業務的同時,擬開辦展覽會、音樂會、講演會、放映科普電影等,也進行目視、耳聽、身感、腦思相結合的「視聽教育」。還擬籌設天津地方、工程、工商經濟、婦女兒童和遠東問題等專門閱覽室,作為學術研究者的研究場所。1948年4月,天津市政府將原法租界公議大樓撥予天津圖書館作為館舍,並於當月局部開館。[2]

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時期

1949年1月,由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教育部派員接管了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和天津市立圖書館,後於3月份,將天津市立圖書館定名為天津市第一圖書館,而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合併,成立了天津市第二圖書館。 1952年1月,天津市第一圖書館與天津市第二圖書館合併,定名為天津市人民圖書館,館址為承德道12號的原法國公議局大樓。合併後藏書約有40餘萬冊。在這一時期,天津圖書館陸續接受了藏書家任鳳苞捐贈的地方志2500餘種,藏書家周叔弢捐贈的珍貴古籍及中外圖書一萬餘冊,顧維鈞捐贈的中外圖書8200餘冊,還有張叔誠葉石甫石景宜等其他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捐贈的大量圖書。[3][4] 1982年,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更名為天津圖書館。1983年5月,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天津圖書館新館。1986年被列入天津市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十件實事之一。1991年12月26日,位於復康路15號的天津圖書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可容納藏書500萬冊。[5] [6] 2012年由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設計的新館投入使用,後發生天津圖書館外立面改造事件

Remove ads

建築規模

天津圖書館占地50餘畝,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現有書庫20餘個,20個專門閱覽室,擁有座席2000餘個,日平均接待讀者達5000餘人次。圖書館建築採用高書庫,低閱覽的樓群式總體布局——中間的高層建築為書庫而輔以配樓為對讀者開放的開架書庫,平面呈「工」字型,正立面呈「山」字形,對稱嚴謹,錯落有序。[7]

館藏

目前天津圖書館藏書總量已達450萬冊,藏書中,有中文普通圖書270餘萬冊(件),外文圖書50萬冊,中外文報刊58萬冊,古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資料70萬餘冊,以及大量音頻、視頻及數字化資源,自建數據庫資源總量達到442GB。[7]

善本

藏有善本圖書8000餘種,列入全國善本總目的有2563種,《龜山先生語錄》等9部善本被列入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藏有岳飛之孫岳柯著,南宋臨安陳家書籍鋪刻本《棠湖詩稿》為中國大陸僅有。還有以著名藏書家周叔弢捐贈為主的活字版圖書700餘種。

地方志

館藏地方志史料3600餘種。主要以藏書家任鳳苞捐贈的「天春園」藏志為基礎,後經不斷搜集、擴充,逐漸形成特色。其中如明嘉靖年間的《遼東志》,萬曆年間的《徐州志》為中國大陸孤本。

中國近現代史資料和天津地方史料

藏有天津《益世報》(自創刊至停刊)、《京津泰晤士報》(英文版,1890年至1948年)、袁世凱《養壽園奏議》、康有為《大同書》手稿等。

革命文獻

館藏周恩來早期著作《警廳拘留記》、《西歐的「赤」況》等。 [8]

閱覽室與讀者服務

更多信息 閱覽室, 位置 ...
更多信息 服務單位, 位置 ...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