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津港保稅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津港保稅區(英語:Tianjin Port Free Trade Zone),簡稱天保,是天津市濱海新區的特殊功能區,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中國第二個、北方首個保稅區。經過多輪擴展與整合,現已形成「三區兩港」的空間格局,即空港、臨港、海港三大片區,依託天津港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兩大口岸資源,並管轄多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2]。
天津港保稅區產業體系依託港口、機場的區位優勢和保稅區、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區內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臨空產業鏈與港口型開放型經濟體系[3][4]。
目前,天津港保稅區規劃管理面積約223平方公里,其中空港片區約102平方公里(含天津航空物流區7.6平方公里)、臨港片區約115平方公里、海港片區約6.2平方公里。[5]
歷史沿革
天津港保稅區於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在天津港港區「圍網立區」,成為中國北方首個保稅區[6]。2002年,保稅區啟動建設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發展重心由海港片區逐步向內陸拓展[7]。
2006年至2007年間,東疆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覆並正式開港,成為天津港口型特殊監管的重要平台[8]。 2015年4月,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天津港保稅區承擔起天津機場片區以及中心商務片區內相關綜合保稅區的建設與管理職能[9]。
2017年,天津臨港經濟區因管委員經濟統計數據造假被撤銷[10],整體併入天津港保稅區,形成「空港—臨港—海港」三大片區協同發展的格局[11]。
2020年以後,天津市內既有特殊監管區域陸續整合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其中包括天津港綜合保稅區(海港與空港片區)、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以及臨港綜合保稅區[12]。
空間格局

天津港保稅區實行「三區兩港」的空間格局,即管理空港、臨港和海港三大片區,依託天津港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兩大口岸資源。
空港區域以民用航空產業為主體,重點集聚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集群。[13]
臨港區域依託岸線與港口條件,主要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化工材料、糧油食品及口岸貿易。[14]
海港區域則以國際貿易和現代物流為主,形成了大宗商品保稅倉儲、平行進口汽車等特色業態。[15]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