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上三十六部尊經,撰人不詳,約成書於南北朝末期[1],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該經要人奉道修心,強調燒香禮拜,誦經禮釋,以廣種福緣、積累功德。《中華續道藏》收有該書註解《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註解》三卷,孚祐帝君[2]。《無上內秘真藏經》讚揚此經「最尊最貴」,「包羅無外,妙入細微」[3]

題解

「三十六部尊經」為道藏經書的總稱,道藏經分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每洞又各十二部,合稱三十六部尊經[4][5]。道士皈依三寶之經寶,稱為三十六部尊經,「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6][7][8]

按《無上內祕真藏經》[3],善明童子問元始天尊,眾經名相,其數幾何?

元始天尊以「太上三十六部尊經」名目答之。並說「三十六部尊經」分藏於玉清境、上清境、以及太(泰)清境。玉清境十二經「無毀無壞,無生無滅,湛然常住,遍眾妙門」;上清境十二經「微妙清淨,為諸天根本,萬有之基」;太清境十二經「濟生度死,為萬法舟航」。

內容

全書包括三十六部短經,各篇經文格式相似,皆先述經文,後附四言偈語及十二符文。

其內容採佛道二家之說,簡述修真理論及其方法,並解釋真空、虛無、自然、心性等術語。認為眾生皆有道性,但因未能直心正念,迷惑本性,故有種種煩惱災禍。若能奉道修心,識法性,行正法,不著色相,清靜無為,即可達到寂滅境界,成就法身,永無憂患。其修持之法強調行善積德,燒香建齋,誦經禮釋,廣種福緣,貶斥吐納咽氣,坐忘煉丹等法術。此經對隋唐道教頗有影響[9]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