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原省
越南东北部的一个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原省(越南語:Tỉnh Thái Nguyên/省太原)是越南東北部的一個省,位於河內市以北,省蒞潘廷逢坊,為首都的天然屏障。太原省首次成立於1831年,20世紀60年代以來因為煤鐵資源的大規模開採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發展成北越主要的重工業中心,也是越北自治區經濟、政治及文化的核心區域,太原省亦曾於1965年至1996年撤銷,並與北𣴓省共同組建北太省,但因行政區劃的調整於1996年恢復建制,直到2025年重新合併。
Remove ads
地理
太原省位於越南東北隅,總面積為3522,0平方公里[1]:89。北接高平省,西接富壽省、宣光省,東接諒山省、北寧省,南接首都河內市[2]:11。省境介於北緯21°19′—22°03′,東經105°28′—106°14′之間,南北長約80公里,東西寬約85公里[2]:22。
太原位於越北山脈向紅河三角洲通衢之地[2]:22,中南部以崗地、河谷平原為主,而西北、西南、東北以丘陵及山地為主。其中西南隅永福省交界處三島山脈的主峰三島山海拔1,591公尺,為全省最高峰[2]:39[3]:30。
太原省境內的水域以天然河流和人工湖泊為主,境內的河流均為出境河流,大多屬紅河水系,梂江、公河由北向南貫穿全境,至省境南隅河內市、北寧省交界處匯合[2]:69。其中梂江可通木船至今太原市[2]:220[4]。
梂江在太原境內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為3,230平方公里[2]:66-68。該河流發源於𢄂屯縣的三島山脈,流經北𣴓市等地後自北向南流入太原省洞喜縣,並先後接納了周河、都河、迎祥河等支流,並注入河內市與北江省,形成了河內、北江二地的天然界線[2]:69-70,梂江最終在海防市至靈坊與滄江匯合為太平江,形成了紅河三角洲的一部分[4]。太原省的人工湖泊則有谷山湖、富川湖、鳳凰湖等,其中以谷山湖面積最大,達25平方公里[2]:70-73[5]。
Remove ads
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太原屬於典型的副熱帶濕潤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年均溫為23.4攝氏度[6]:117。太原省5月至9月為雨季,10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年降雨量在1,650毫米至1,950毫米之間[6]:445。
太原省位在太原—宣光鐵礦帶上,分布着與基性岩類相關的矽卡岩型、熱液型鐵礦,有檳榔寨、太原等多個鐵礦山[7]:36-37,其中有部分鐵礦區還出產鈦磁鐵礦及鈦鐵礦共生的砂礦[7]:37。太原西北隅的煤田還出產煙煤,可供工業煉焦所用[7]:41。
歷史

唐朝時期,太原屬安南都護府武峨州,為羈縻州[8]。陳朝時期屬太原鎮[9]:39[10],在第四次北屬時期,明朝廷在太原建立太原州,後來改為太原府,歸交阯承宣布政使司管轄[11]。宣德三年(1428年),越南民變領袖黎利驅逐明軍,建立後黎朝,並將全國分為五道,其中太原府隸屬北道[2]:23。後黎朝光順七年(1466年),黎聖宗將全國五道分成十二承宣,其中在太原建立寧朔承宣,洪德四年(1473年)又更名為太原承宣[12]:2。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在太原建立太原鎮,其子明命帝即位後,於1831年將太原鎮改制為太原省[9]:40。法屬印度支那時期,太原省屬於東京保護國[13],在法國統治期間,當地曾發生反抗殖民統治的太原起義[14]。而在1940年的北山起義後,越盟則在太原、諒山兩省交界處建立了北山—武崖根據地,積極反抗日法兩國的軍隊,並逐漸取得了對太原全境的控制權,1945年6月,越盟在太原等省成立解放區,並最終通過八月革命推翻了阮朝,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15]。
1948年1月25日,北越政府將各戰區合併為聯區,戰區抗戰委員會改組為聯區抗戰兼行政委員會。第一戰區和第十二戰區合併為第一聯區,設立第一聯區抗戰兼行政委員會[16],其中太原省劃歸第一聯區管轄。1949年11月4日,第一聯區和第十聯區合併為越北聯區,設立越北聯區抗戰行政委員會[17]。太原省隨之劃歸越北聯區管轄。1956年7月1日,越北聯區改組為越北自治區[18]。1965年4月21日,太原省和北𣴓省合併為北太省[19]。1975年12月27日,越北自治區撤銷[20]。北太省劃歸中央政府直接管轄。1996年11月6日,北太省重新分設為太原省和北𣴓省[21]。
Remove ads
人口
2019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太原省共有常住人口1,286,75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6人[1]:89,從性別上來看,男性人口為629,197人,女性人口為657,554人。從分布上來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10,267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76,484人[23]:15。人口最多的縣市是太原市,為340,403人;人口最少的縣市是武崖縣,為68,080人[23]:15-16。
太原省的人口構成以京族為主,有902,372人[23]:88,世居於當地的少數民族則以岱依族、儂族、瑤族、山澤族、赫蒙族、山由族為主[23]:87-89。越南語作為國家官方語言在省內各領域廣泛使用,但少數民族語言岱依語、苗語、瑤語等也有較多的母語人口,太原省還開設了相應的民族語言廣播及電視節目[24]。
Remove ads
政治軍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越南共產黨是越南執政黨,也是該國唯一的合法政黨[25],該黨在太原省設有越南共產黨太原省委員會(太原省委),負責總管省內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工作,太原省的地方立法機關太原省人民議會、行政機關太原省人民委員會、統一戰線組織太原省祖國陣線委員會、司法機關太原省人民檢察院、太原省人民法院等政治組織均接受太原省委的領導[26]。
在2021年越南國會選舉期間,太原省選區共選出國會代表7人[27]。
太原省也是越南東北部的軍事中心,越南人民軍陸軍部隊的第一軍區的指揮部即駐於該省。此外,越南人民軍還在太原省設有省級軍事部,而太原省下轄的各縣市亦設有軍事部,這些軍事部門在「黨指揮槍」的原則下,接受越南共產黨太原省委員會、各縣市委員會的指揮[28]。
Remove ads

1956年,太原省劃歸越北自治區管轄,富平縣劃歸北江省管轄,普安縣劃歸永福省管轄。1957年6月17日,永福省普安縣、北江省富平縣劃回太原省管轄。1962年10月19日,太原市社改制為太原市[2]:1074-1075。
1996年11月6日,越南國會通過決議,撤銷北太省,恢復太原省和北𣴓省,其中太原省下轄太原市、公河市社和大慈縣、定化縣、洞喜縣、普安縣、富平縣、富良縣和武崖縣7縣[21]。
2015年5月15日,普安縣改制為普安市社;太原市1社劃歸公河市社管轄;公河市社改制為公河市[29]。
2019年6月17日,普安市社被評定為三級城市[30],並於2022年2月15日改制為普安市[31]。
截至2023年,太原省共下轄二級行政區9個,包括太原市、普安市、公河市3個省轄市以及大慈縣、定化縣、洞喜縣、富平縣、富良縣、武崖縣6縣。三級行政區177個,包括41個坊、10個市鎮、126個社。省蒞太原市[1]:39。2025年行政區劃改革後,北𣴓省併入,同時縣級行政區劃及市鎮均被廢除,共下轄15坊、77社。省會設於潘廷逢坊[32]。
Remove ads
經濟

在農林業領域,截至2021年,太原省有水牛4.33萬頭、黃牛4.64萬頭、豬只54.4萬頭,家禽1540.7萬隻[1]:560-566。當年,太原省擁有稻田約688平方公里,共收穫稻米38.46萬噸,每公頃平均產量為55.9公擔[1]:522-526。除了種植糧食作物之外,太原也出產茶葉等經濟作物,是越南主要的茶葉產地,2021年該省有茶樹1.9萬公頃,出產茶葉25.07萬噸,居越南全國之冠[1]:558。茶葉主要加工成綠茶[33][34],有部分也供出口國外[2]:344。其中,產自新疆社的新疆茶是太原省重要的農業特產,被越南人譽為「四大名茶」之一[35][36],並已經獲得越南科學技術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地理標誌證書[37]。素有「太原茶,宣光女」之說[38]。
在工業領域,太原省鐵礦資源豐富[39]:11,是越南北部主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其金屬冶煉、電力工業及製造業較為發達,多分布於舊太原市及其附近地區[3]:16。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中國、蘇聯等國的援助下,太原鋼鐵廠[40][41]:331-333、太原電廠、黃文樹造紙廠、劉舍有色金屬冶煉廠、鉛鋅冶煉廠等工廠相繼建立[42]。自1999年公河工業園區獲准創建以來,以新興產業為主的工業園區也開始進駐太原省,主要集中在省境東南隅的公河市等地[2]:368-369[43]。而大慈縣、洞喜縣等地則因地制宜,以發展採礦業為主[41]:621, 874。
相較於鄰近的河內、北寧等省市,太原省的景點並非遊客傳統首選,而當地的代表性多為與越共相關的革命景點,代表性景點有越南民族文化博物館、谷山湖旅遊區、《人民報》創刊歷史遺蹟紀念碑屋等[2]:389-401[44]。
文化與社會

在安南屬明時期,明朝廷在太原建立了州學,以培養服務封建統治的官吏[2]:840-841[45],在後黎朝、阮朝時期,當地的學校也多為官學、私學,朝廷在當地設置鄉試考場,定期開科取士[46]。而在法屬印度支那時期,法國人在太原建立了實施西式學制的學校,學校主要教授法國文化及法國價值觀,以為法國培養維持其殖民統治的人才[2]:841-842[47]。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脫離法國獨立後,越共對當地的教育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48],現今,太原省的教育事業由該省教育與培訓廳主管,並已經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在內完善的教育體系。
截至2021年,太原省有幼兒園246所[1]:774、小學213所、初級中學179所、高級中學3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一貫制中學1所[1]:777。該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則建立了民族寄宿學校[49]。
太原省的高等教育肇始於20世紀60年代[50]。截至2020年,太原省有本科及以上的大學生47,232人,人數居越南東北部諸省之冠,從而使太原成為越南東北部的文教中心[1]:801。1994年4月由該省多所單科系大學組建而成的太原大學,為越南國內規模最大的公立綜合性大學之一[51]。另外,該省還有太原經濟技術大學及若干所專科院校[52]。本部位於河內市的越南交通運輸大學也在太原開設了校區[53]。
Remove ads
太原省衛生部門由太原省人民委員會下屬的省衛生廳負責管理,省蒞太原市內有太原中央綜合醫院、太原第一醫院、太原第三醫院等醫療機構,以及太原大學醫科大學、太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醫學研究機構,其中,太原中央綜合醫院由越南衛生部管理運營,是越南東北部規模最大的醫院[2]:859-861。太原省下轄的各縣市也擁有自己的地方醫院,而各縣市所管轄的社也分設有衛生所,主要接待在地的門診病人,也提供預防醫學服務[54]。
太原省是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報》的創刊地,1951年3月11日,《人民報》在定化縣首次出版問世,現已成為越南第一大報[2]:815。現在,越南主要的媒體越南國家電視台、越南之聲廣播電台等均可在太原省接收。越南通訊社等國營媒體也在太原設有代表機構[55]。越共太原省委、太原省人民委員會還擁有太原廣播電視台[56]、《太原報》等媒體,以報道太原省的地方新聞[2]:833-838[57]。

太原歷史上有組織的體育運動以服務於軍事的體能訓練為主,到了法屬印度支那時期,法國人在當地建立了體育場館,並引入了近代化的體育教育體系[58]。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太原政府將體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興建體育場館,當地一些政府機構、企業以及學校也建立了自己的體育組織[2]:866-869。其中,太原體育場是太原省規模最大的體育場館,正在修築新館,而當地不少體育賽事都會在該館舉行[59][60]。
交通

太原省位在連接越南東北諸省與河內的通衢之地,並有多條公路幹道連接鄰近省份。國道1B在省內里程為44.7公里,連接太原省東北隅與諒山省;國道3號自南向北穿越省境,分別連接河內市與北𣴓省;國道37號為自西向東走向,分別連接宣光省與北寧省[41]:317-323。河內—高平高速公路太原段於2014年1月通車,連接了河內市與太原省,其至北𣴓的路段則正在擴建[61][62]。
太原省內有三條幹線鐵路,分別為克太鐵路、河太鐵路[63]以及觀朝—紅山鐵路,其中河太鐵路從省境南邊的河內連接太原市觀朝站、克太鐵路則從東邊北寧省的克夫站連接太原的劉舍站[64],兩條鐵路皆服務太原省的鋼鐵產業,以貨運業務為主。連接太原市觀朝站與大慈縣安朗社紅山煤礦的觀朝—紅山鐵路長39公里,專門運輸煤炭[2]:387-388。另外,克太鐵路下還曾有一條前往寨槔鐵礦的支線鐵路,現已經與克太鐵路一道處於停運狀態[41]:550。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