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奇妙歷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奇妙历险
Remove ads

奇妙歷險》(英語:Fantastic Adventures)是1939至1953年齊夫-戴維斯集團出版的科幻奇幻紙漿雜誌,主編雷蒙德·帕爾默同時還負責該公司科幻雜誌《驚奇故事》。前九期雜誌採用加大紙漿規格,1940年6月轉為標準紙漿雜誌。《奇妙歷險》1940年末面臨停刊風險,但詹姆斯·艾倫·聖約翰為同年十月號創作的封面非常出色,雜誌銷量大振,1941年5月改成月刊。科幻史學家認為帕爾默能力有限,無法保持雜誌高水平選材,但《奇妙歷險》很快就以輕鬆愉快和異想天開的作品打開名氣。大部分作品由少數作家署本名或化名創作,封面與同時代其他眾多紙漿雜誌一樣以美女身陷誇張動作場面為賣點。雜誌封面老將哈羅德·麥考利嫵媚的「麥克女郎」封面深得讀者青睞,但注重半裸美女的畫風時而招來非議。

事实速览 奇妙歷險, 主編 ...

1949年帕爾默離職,非常喜歡和了解奇幻小說的霍華德·布朗接手主編。布朗一度確保雜誌文章品質提升,1951年左右是《奇妙歷險》鼎盛時期。但是,布朗在把《驚奇故事》提升成高檔雜誌的計劃失敗後心灰意冷,《奇妙歷險》作品質量回落。1952年,齊夫-戴維斯集團推出的文摘規格新奇幻雜誌《奇妙》頗為熱銷,公司幾個月內就決定停辦《奇妙歷險》,1953年3月號淪為絕響。

Remove ads

出版史

科幻文學作品早在20世紀20年代前就開始出版,但起初沒有獨立發行,直到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推出歷史上第一本純科幻紙漿雜誌《驚奇故事》才改變局面。到了30年代末,科幻雜誌市場已呈井噴。[1]1929年根斯巴克因破產喪失《驚奇故事》主控權,雜誌轉讓泰克出版社,1938年再由齊夫-戴維斯集團收購[2][3]。第二年該集團推出姐妹刊《奇妙歷險》,創刊號是1939年5月號,雷蒙德·帕爾默Raymond A. Palmer)擔任兩本雜誌主編[4]

《奇妙歷險》起初是21.6×29.8厘米加大紙漿雜誌規格[5],與《驚奇故事》等早期科幻雜誌一致[6][7],估計是為吸引懷念大尺寸的科幻迷[8]。雜誌先是雙月刊,1940年起轉為月刊。新雜誌銷量不及《驚奇故事》,從六月號起恢復雙月刊周期,紙張也縮減至成本更低的標準紙漿雜誌規格。《奇妙歷險》的銷售疲軟依舊,東家打算出版十月號後停刊。這期雜誌刊有羅伯特·摩爾·威廉姆斯Robert Moore Williams)的小說《失地叢林》(Jongor of Lost Land),還有詹姆斯·艾倫·聖約翰J. Allen St. John)繪製的封面彩畫。事實證明如此組合可謂強強連手,十月號銷量在八月基礎上翻番,齊夫-戴維斯集團決定繼續堅持,《奇妙歷險》起死回生,1941年前幾個月還是雙月刊,但五月開始又轉為月刊。[4][8]

帕爾默離職後,霍華德·布朗(Howard Browne)1950年接手主編兩本雜誌。與科幻小說相比,布朗更中意奇幻文學,他很喜歡主編《奇妙歷險》,計劃把《驚奇故事》辦成高端雜誌。但朝鮮戰爭爆發導致計劃落空,布朗一度對兩本雜誌的主編工作都感心灰意冷。[9][10]他聽任威廉·哈姆林William Hamling)接手,雜誌品質下滑。齊夫-戴維斯集團1950年底把辦事處從芝加哥遷至紐約,布朗遷居紐約,但哈姆林決定留在芝加哥,於是兩本雜誌又回到布朗之手。科幻史學家布萊恩·斯坦伯福德Brian Stableford)與麥克·阿什利Mike Ashley)認為,布朗接手令兩本雜誌品質明顯改善。[7][9]對奇幻文學的興趣促使布朗在1952年夏推出文摘規格新雜誌《奇妙》(Fantastic),新刊物一面世就熱銷四方,促使發行商把《驚奇故事》也改成文摘雜誌規格。20世紀50年代初,大量紙漿雜誌以文摘規格改頭換面並贏得市場認可,《奇妙》熱賣後出版商沒有必要再保留《奇妙歷險》。老雜誌最後併入新雜誌,1953年3月號淪為《奇妙歷險》絕響,同年五至六月的《奇妙》標頭注有《奇妙歷險》之名,但下一期便不知所蹤。[10]

Remove ads

內容和評價

帕爾默時期

Thumb
哈羅德·麥考利繪製的1941年1月雜誌封面,這類「麥克女郎」封面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亮相,取代更傾向動作場面的畫作

帕爾默對《奇妙歷險》抱以厚望,希望在刊登奇幻小說的同時,作品文學品質可與《星期六晚郵報》之類高檔銅版紙雜誌相提並論[4]。同時刊登科幻和奇幻文學之舉不得此時的科幻迷待見,但帕爾默儘量在宣傳時把新刊物描繪得兩全其美,雜誌封面口號宣稱「最佳科幻」。他為《驚奇故事》和《奇妙歷險》撰寫宣傳簡介,聲稱雜誌容兩大體裁文學作品於一身,是讀者極具價值的實惠之選。[8]《奇妙歷險》的競爭對手主要是《未知》和《詭麗幻譚》,其中《未知》1939年3月面世,只比《奇妙歷險》早幾個月,《詭麗幻譚》是1923年問世的老將。不過帕爾默無意競爭,新雜誌以刊登埃德加·賴斯·巴勒斯風格歷險小說為主。估計主編是把《驚奇故事》收到但未選登的稿件買下,這樣他馬上就能編入雜誌,無需等待投稿。[4]阿什利認為《奇妙歷險》品質低劣,創刊號封面小說《隱身羅賓漢》(The Invisible Robinhood)由恩多·賓德Eando Binder)創作,其他文章作者包括哈爾·文森特Harl Vincent)、羅斯·羅克林Ross Rocklynne)和阿爾菲厄斯·海厄特·弗里爾Alpheus Hyatt Verrill[11][4]。雜誌還提供猜謎、作家簡介和《雷·福爾摩斯,科學偵探》(Ray Holmes, Scientific Detective)連環畫,讀者根據連環畫提供的線索解謎,但因反響不佳創刊號後便消匿無蹤[8]弗蘭克·保羅Frank R. Paul)創作的封底《火星男》(The Man from Mars)頗受好評[4],封底畫作成為《奇妙歷險》特色[8]

第二期的小說《科學家起義》(The Scientists' Revolt)作者巴勒斯名氣鼎盛,足以保證雜誌熱賣。阿什利認為該文平平無奇,本是沒人願買的同代歐洲宮鬥文,帕爾默買來後把時代背景改寫成未來。封面小說不怎麼樣,但第二期與創刊號相比銷量提升,納爾遜·邦德Nelson S. Bond)、約翰·羅素·費恩John Russell Fearn)署化名桑頓·艾爾(Thornton Ayre)的文章頗受好評。[8]1941年,巴勒斯的金星系列中篇小說開始在雜誌連載,1941年3月至1942年3月共刊登四期,每期都配有詹姆斯·艾倫·聖約翰創作的封面,《奇妙歷險》銷量大振[8]

Thumb
羅伯特·吉布森·瓊斯為1950年10月雜誌創作的封面,故事是L·羅恩·賀伯特的《睡眠大師》

《奇妙歷險》大部分作品由少數作家署本名或化名創作,高產寫手包括威廉·麥吉文William P. McGivern)、戴維·賴特·奧布萊恩David Wright O'Brien)、唐·威爾考克斯(Don Wilcox)、切斯特·蓋爾(Chester S. Geier)、羅格·菲利普斯Rog Phillips)、勒羅伊·耶爾薩(Leroy Yerxa)、威廉姆斯、羅伯特·布洛克與伯克利·利文斯頓(Berkeley Livingston[8][12]。阿什利認為大部分作品經不起時間考驗,不過帕爾默經常能從其他名家手中買到好作品,如奧古斯特·德雷斯就賣給他好幾部小說。雷·布萊伯利只在《奇妙歷險》發表一篇小說,即1947年的《明天明日》(Tomorrow and Tomorrow),阿什利認為這是該雜誌20世紀40年代少有的傑作。[8]邦德為早期雜誌貢獻多篇文章,如1940年4月《女祭司的審判》(The Judging of the Priestess)是日後廣受好評的女祭司系列小說第二彈,講述未來文明崩潰後的故事;第一部和第三部分別在《驚奇故事》和《驚艷故事》(Astounding Stories)發表[4]。1939年9月雜誌刊登邦德的幽默短篇小說《威爾伯福斯·威姆斯的驚人發明》(The Amazing Invention of Wilberforce Weems),講述可立即吸收任何書籍知識的藥水及其後果。帕爾默鼓勵經常供稿的作家再接再勵,繼續提供異想天開的文章,得來的作品頗顯另類,但也促使雜誌以娛樂效果十足的輕鬆幻想名聲在外。[4]這些文章往往題目就很荒謬,像麥吉文的《何以閒聊之困惑》(The Quandary of Quantus Quaggle)與《松螺絲機器人西尼》(Sidney, the Screwloose Robot),布洛克的《弗洛伊德·斯克里奇的怪誕末日》(The Weird Doom of Floyd Scrilch)等,其中後者屬布洛克《左撇子菲普》(Lefty Feep)系列作品,該系列幾乎所有小說都在1942至1945年的《奇妙歷險》發表[4]。威廉姆斯的《失地叢林》頗受好評,他的續作《叢林歸來》(The Return of Jongor)和《叢林反擊》 (Jongor Fights Back)分別在1944和1951年雜誌發表[8]

帕爾默喜歡惡作劇,例如作品明明署化名,他卻把作者照片登上。1944年2月《奇妙歷險》刊登「讀者來信」,作家自稱是生於1970年的科學家,經時光旅行來到現在,而且時光機的靈感就是雜誌文章。帕爾默擺出一副嚴肅對待的架勢,呼籲讀者找到科學家。[13]帕爾默最成功的惡作劇是「謝弗之謎」,作者理查德·夏普·謝弗Richard Sharpe Shaver)以系列小說宣傳地球上所有重大破壞和事故都是隱藏地下的遠古機械所致。謝弗之謎系列人氣極高且都在《奇妙歷險》伴侶雜誌《驚人故事》發表,阿什利為此把《奇妙歷險》稱為該系列小說的「避風港」,謝弗還在《奇妙歷險》發表多篇頗具價值的奇幻作品。[8][13][14]良好的銷售勢頭促使《驚人故事》和《奇妙歷險》都在20世紀40年代末改為月刊[15]

Remove ads

布朗時期

Thumb
亞歷山大·科恩創作的1949年3月雜誌封面。科幻雜誌封面常見勃起陰莖形狀的太空船,但在上圖改成潛艇[16]

1950年初布朗接手時,雜誌編輯基本是哈姆林負責,年底哈姆林和帕爾默離職後布朗才全面控制。雜誌文章品質從此顯著提高,布朗任職後一到兩年是《奇妙歷險》巔峰時期。[7][8]1950年2月雜誌發表西奧多·史特金的小說《夢之珠寶》(The Dreaming Jewels),雷斯特·德爾·雷伊Lester del Rey)、威廉·泰恩小沃爾特·M·米勒都在雜誌發表名作[7]。1950年4月,馬克·雷諾茲Mack Reynolds)的處女作《孤立主義者》(Isolationist)登上雜誌,他後來與《驚艷科幻》的交情超過齊夫-戴維斯集團雜誌,但《孤立主義者》還是和他後期作品激進的政治主題一脈相承。該文講述樂於助人的外星人來訪,但因所遇第一個人類充滿敵意放棄地球陷入核戰爭。[17]同年11月,約翰·傑克斯John Jakes)也在《奇妙歷險》刊載處女作《夢之樹》(The Dreaming Trees[8]

雜誌整體品質低劣,但據斯坦伯福德所述,「科幻寫手全權自行發揮來為雜誌創作純奇幻小說,確實經常產出異想天開且頗具諷刺風味的獨特作品」[7]。評論家約翰·克盧特John Clute)也稱雜誌小說參差不齊,「但的確有些故事還不錯,算不上多但確實有一些」[18]。二戰結束後雜誌所登名作包括史特金的《拉爾戈》(Largo)和雷蒙德·瓊斯Raymond F. Jones)的《兒童室》(The Children's Room)。雜誌畫作品質普遍高於小說,阿什利就稱《奇妙歷險》的插圖品質名稱前茅。維吉爾·芬萊Virgil Finlay)、亨利·夏普(Henry Sharp)、羅德·魯斯(Rod Ruth)和馬爾科姆·史密斯Malcolm Smith)都經常提供畫作。[8]帕爾默對此表示:「經驗證明雜誌銷售看封面,一切都靠引人注目」[8]。早期雜誌封面大多是男英雄和動作場面,少有弱女子遇險套路。1940年8月的封面是哈羅德·麥考利Harold W. McCauley)創作,上繪身着亮眼服裝的嫵媚女子,此後類似封面越來越多,讀者和編輯把畫上女子稱為「麥克女郎」。科幻史學家保羅·卡特(Paul Carter)認為,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促使雜誌封面從動作場面變成誘人美女。[19]科幻畫作常見勃起陰莖形狀的太空船,作家兼評論家布賴恩·阿爾迪斯Brian Aldiss)聲稱1949年3月《奇妙歷險》封面的潛艇就代表陰莖[16]。讀者來信批評雜誌上的小說明明中規中矩,卻偏要把插圖和封面弄成誘人美女而且充滿性暗示[8]

Remove ads

書目詳細信息

十一 十二
1939 1/1 1/2 1/3 1/4
194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9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1942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194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1944 6/1 6/2 6/3 6/4
1945 7/1 7/2 7/3 7/4 7/5
1946 8/1 8/2 8/3 8/4 8/5
1947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1948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949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1/10 11/11 11/12
195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2/10 12/11 12/12
1951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3/10 13/11 13/12
1952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4/10 14/11 14/12
1953 15/1 15/2 15/3
《奇妙歷險》出版詳細信息,表格最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其他數字代表「號/期數」,藍
色格子代表帕爾默主編(創刊到1949年),黃色表示布朗主編(1950年至停刊)

《奇妙歷險》主編如下:[7][8]

  • 1939年5月至1949年12月:雷蒙德·帕爾默
  • 1950年1月至1953年4月:霍華德·布朗

實際負責編輯不一定是雜誌標頭註明編輯。總編職位高於主編,但有時主編才是雜誌主要負責人。以下列出《奇妙歷險》各時期標頭上註明的總編和主編:[8]

更多信息 起, 止 ...

《奇妙歷險》起初是加大紙漿雜誌規格,共96頁,1940年6月縮至標準紙漿雜誌規格但頁數增至144。雜誌初步定價20美分,1942年4月起增至25美分直到停刊,頁數再升到240。1943年6月至1945年7月雜誌減至208頁,1945年10月起降到176頁,1948年7月起縮至160頁而且僅兩期後就在1948年9月再減到156頁。1949年6月《奇妙歷險》只剩144頁,同年九月回升到160頁但1950年9月又減到148頁,此後直到停刊均為130頁。[8]

雜誌先是雙月刊,1940年1月轉為月刊但只堅持六期。1940年6月號之後兩期分別是八月和十月,再是1941年1月和3月。1941年5月起雜誌再度按月刊發行並持續到1943年8月轉回雙月刊。1944年10月,《奇妙幻想》轉為季刊,第二年十月又恢復雙月刊,但1946年2月號的下一期延誤到五月。1947年9月起雜誌恢復月刊周期並持續到停刊。卷號始終保持規律,每個日曆年一卷,所以每卷期數五花八門,最少的1944年(第六卷)只有四期,最多的是1942(第四卷)年、1948至1952年(第十至十四卷),都有12期。最後一期是第十五卷第三期。[8]

《奇妙歷險》有兩種英國再版雜誌。第一種是齊夫-戴維斯集團駐倫敦辦事處1947年5月和6月發行,兩期均無編號和年月,采紙漿雜誌規格但只有32頁,文章都是二戰期間美國版所刊小說。第二種由萊斯特索普與波特出版社Thorpe & Porter)在1950年6月至1954年2月發行,共有24期但都沒有標示年月,除前兩期外後22期有編號。雜誌內容對應1950年3月至1953年1月的美國雜誌但有刪節,起初是160頁,後降至128和96頁,24期雜誌對應的美國版如下:[6][8]

更多信息 編號, 英國發行時間 ...

雜誌內容起初全部照搬美國版,但第13期起至少刪掉一篇小說[6][8]

1941年,沒賣掉的《奇妙歷險》經三期合訂並加上新封面,以《奇妙歷險季刊》之名重新發行,從1941年冬至1943年秋共推出八期,定價25美分,還有單獨的卷號和期號,從第一卷第一期持續到第二卷第四期。1948年夏雜誌又推出同類季刊,從第六卷第一期到第九卷第一期共持續11期,期間沒有1949年春季號,最後一期是1951年春季號。[6][8]

1965年,齊夫-戴維斯集團把《驚人故事》和《奇妙》賣給索爾·科恩(Sol Cohen),一同轉讓的還有包括《奇妙幻想》在內所有集團雜誌刊登作品的轉載權[20]。科恩發行眾多轉載刊物,其中常有《奇妙幻想》的小說,以下各期內容絕大部分或全部照搬:[8][21]

  • 1950年夏《奇妙歷險年鑑》,無編號,只編示年份。轉載1949至1952年《奇妙幻想》的六篇文章;
  • 1970年夏和1971年夏《驚悚科幻》(Thrilling Science Fiction),第16和20期;
  • 1974年1月《科幻歷險》(Science Fiction Adventures);
  • 1970至1971年全部四期《科幻奇幻》(Science Fantasy);
  • 1970年夏《講述最奇怪的故事》(The Strangest Stories Every Told);
  • 1970年夏至1971年夏共四期《古怪謎思》(Weird Mystery)。
Remove ads

腳註

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